[发明专利]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0419.3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伟;祝延涛;曹万林;董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40 | 分类号: | E04B5/4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桁架 型钢 再生 混凝土 组合 楼板 制作方法 | ||
1.一种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压型钢板(10)、浇筑于压型钢板(10)之上的再生混凝土(11)、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12)和横向分布筋(4)组成;压型钢板(10)铺设于钢结构主体的钢梁(1)上,压型钢板(10)底部与钢梁(1)固定连接,压型钢板(10)的每个波槽或隔槽放置一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12),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12)由蛇形钢筋(5)、板底受拉筋(6)和上部纵向钢筋(3)焊接组合而成,横向分布筋(4)搭设于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12)之上,并通过绑扎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钢板(10)的形式为开口型、缩口型和闭口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12)的形式为:将钢筋沿45度弯折成蛇形钢筋(5),蛇形钢筋(5)弯折处分别焊接于板底受拉筋(6)和上部纵向钢筋(3),形成一整体桁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钢板(10)由栓钉(2)与钢梁(1)焊接固定,栓钉(2)焊穿压型钢板(10)焊于钢梁(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12)预先焊接完好后置于压型钢板(10)波槽内,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12)板底受拉筋(6)距组合楼板底压型钢板(10)的距离为10-15mm,组合楼板上部保护层厚度为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1:在钢筋加工厂或施工现场钢筋加工棚加工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12),将钢筋沿45度弯折成蛇形钢筋(5),将蛇形钢筋(5)弯折点处焊接于板底受拉筋(6)和上部纵向钢筋(3);
步骤2:在钢结构主体的钢梁(1)上铺设压型钢板(10),在钢梁(1)之间的压型钢板(10)之下方搭设顶撑;
步骤3:压型钢板(10)铺设完成后,将压型钢板(10)用栓钉(2)与钢梁(1)焊接固定;
步骤4:在压型钢板(10)每个波槽或隔槽放置一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12);
步骤5:放置横向分布筋(4),绑扎于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12)之上;
步骤6:对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12)、顶撑验收无误后,在压型钢板(10)之上浇筑再生混凝土(11);
步骤7:再生混凝土(11)终凝后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步骤8:待再生混凝土(11)达到设计极限抗压强度后拆除顶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04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