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桥面铺装结构及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7138.2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2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炜;赵敬勇;田岱松;张岩;黎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D21/00;E01C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1001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面 结构 施工工艺 | ||
1.一种包括有沥青马蹄脂碎石结构层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钢桥面板(4)上设有与钢桥面板(4)紧密粘结的改性环氧树脂粘结碎石防水粘结层(3),与改性环氧树脂粘结碎石防水粘结层(3)紧密相接的是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过渡层(2),与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过渡层(2)紧密相接的是沥青玛蹄脂碎石结构层(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改性环氧树脂粘结碎石防水粘结层(3)是由涂布在钢桥面板(4)上的0.8~1.2kg/m2改性环氧树脂层及固化于改性环氧树脂层的公称粒径为3~5mm的碎石共同构成与钢桥面板(4)粘结牢固的改性环氧树脂粘结碎石防水粘结层(3),提供与钢桥面板(4)牢固粘结防水粘结层和粗糙抗滑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过渡层(2),由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混合料组成,厚度为15~30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沥青玛蹄脂碎石结构层(1)的厚度为30~60mm,最大公称粒径10~13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沥青玛蹄脂碎石结构层(1)为一层或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改性环氧树脂粘结碎石防水粘结层施工工艺、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过渡层施工工艺和沥青玛蹄脂碎石结构层施工工艺;其施工顺序是先进行改性环氧树脂粘结碎石防水粘结层的施工,再进行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过渡层施工,最后进行沥青玛蹄脂碎石结构层施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环氧树脂粘结碎石防水粘结层施工工艺的步骤如下:
步骤1:先清洗钢桥面板(4)
先用钢刷除掉钢桥面板(4)表层上的附着物,再用铲子刮掉附着在钢桥面板(4)表面上的较厚的油脂,然后用清洗剂清除钢桥面板(4)局部受油污染的部分,使钢桥面板(4)清洁干燥;
步骤2:然后对钢桥面板(4)进行抛丸除锈
用一台或多台抛丸机并行直线连续的对钢桥面板(4)进行抛丸除锈,经抛丸除锈反复多遍后,使钢桥面板(4)表明清洁度达Sa2.5-3级,粗糙度达到80-100μm,确保钢板表面无焊瘤、飞溅物、针孔、飞边和毛刺;
步骤3:再涂布改性环氧树脂
首先在钢桥面板(4)表面涂布一层0.8~1.2kg/m2的改性环氧树脂;涂布改性环氧树脂必须在钢桥面板除锈2小时内进行;
步骤4:然后立即在该改性环氧树脂层上均匀洒布公称粒径为3~5mm的碎石,使该些碎石完全与该改性环氧树脂层固化,该碎石的洒布量面积比为60%~85%,形成改性环氧树脂粘结碎石防水粘结层(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过渡层施工工艺的步骤如下:
步骤1:拌和运输
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混合料包括0-3mm和3-5mm两种集料,以及A、B双组分改性环氧树脂胶料,集料分别称重计量提升投料至拌锅,将改性环氧树脂A、B双组别称重计量,提升至拌锅,待集料干拌10s,倒入胶料湿拌60s。混合料直接放入运料卡车运至摊铺机;
步骤2:摊铺
在改性环氧树脂粘结碎石防水粘结层(3)固结后,用一台或多台摊铺机全幅进行摊铺拌和好的改性环氧树脂砂浆混合料,摊铺速度控制在2-3m/min。一车料摊铺时间不超过30min;摊铺厚度采用走平衡梁或者走滑靴方式进行控制,保证冷拌改性树脂砂浆混合料的厚度10-30mm;
步骤3:碾压
压路机跟随摊铺机碾压,采用光轮静压1~2遍,再复压采用胶轮压3-4遍;碾压采用分段控制,碾压长度要与每车料摊铺长度一致,每段碾压时间不超过10~15min碾压由低到高,紧跟慢压;碾压过程中严禁洒水、柴油、废机油等混和液,统一采用植物油做为防粘轮油,涂刷压路机轮胎表面,形成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过渡层(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1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化梳形滤波器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