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R)-2-脱氧-2,2-二取代-1,4-核糖内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83012.8 | 申请日: | 2012-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4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贯;蒋翔锐;公绪栋;陈伟铭;朱富强;张容霞;赵显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特化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山东特珐曼医药原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307/33 | 分类号: | C07D307/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朱梅;刘晔 |
| 地址: | 2012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氧 取代 核糖 内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下述通式V表示的(2R)-2-脱氧-2,2-二取代-1,4-核糖内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前药或溶剂合物:
其中,R1与R2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腈基、氨基甲酰基和C1-C3直链或支链烷基中。
2.一种合成通式V表示的(2R)-2-脱氧-2,2-二取代-1,4-核糖内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以下反应式实现:
其中,R1与R2的定义如同其在通式V中的定义;R3为苯基或叔丁基;X为羟基或卤素,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X为羟基时,使式I表示的化合物与式II表示的化合物在缩合剂的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以得到式III表示的化合物,或者当X为卤素时,使式I表示的化合物与式II表示的化合物在缚酸剂的存在下进行酰化反应,以得到式III表示的化合物;
2)使式III表示的化合物在在路易斯酸和有机碱的存在下与D-丙酮叉甘油醛进行Aldol缩合反应,以得到式IV表示的化合物;和
3)使式IV表示的化合物在酸性体系中进行脱保护反应和关环反应,以得到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用的缩合剂选自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中;步骤1)中所用的缚酸剂为选自碳酸钾、碳酸钠、三乙胺、吡啶、N,N-二甲基-4-胺基吡啶、二异丙基乙胺和咪唑中;步骤1)中所用的溶剂为选自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甲苯、乙腈、乙酸乙酯和乙二醇二甲醚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用的路易斯酸选自四氯化钛、四氯化锡、氯化铁和氯化锌中;步骤2)中所用的有机碱选自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吡啶和N,N-二甲基-4-胺基吡啶中;步骤2)中所用的溶剂为选自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甲苯、乙腈、乙酸乙酯和乙二醇二甲醚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酸性体系为盐酸、硫酸、醋酸或三氟醋酸与如甲醇、乙醇、丙醇或异丙醇的混合物。
6.一种通过结晶方法从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中分离出(2R)-2-脱氧-2,2-二取代-1,4-核糖内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以下反应式实现:
其中,R1与R2的定义如同其在通式V中的定义,通式A2表示的化合物即为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化合物A中加入溶剂V1,使化合物A溶解,再进行以下处理:
①通过恒温或降温使上述溶有化合物A的溶液析出固体;或者
②通过挥发部分溶剂V1使上述溶有化合物A的溶液析出固体;或者
③通过加入另一种溶剂V2使上述溶有化合物A的溶液析出固体,其中所述溶剂V2与溶剂V1不同;
然后过滤,所得固体即为化合物A1或化合物A2中的一个;以及
2)将步骤1)中的母液浓缩至干,重复步骤1)即得另一个化合物A2或A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V1和V2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溶剂及其任意组合中:水;烃类,如苯、二甲苯、甲苯、二氯甲烷或氯仿;醚类,如四氢呋喃、乙醚、丙醚或1,4-二氧六环;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酯类,如乙酸乙酯;酮类,如丙酮;醇类,如甲醇、乙醇、丙醇或异丙醇;酸类,如乙酸;腈类,如乙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V1选自甲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腈、丙酮、四氢呋喃、乙醇及其任意组合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V2选自二氯甲烷、石油醚、甲苯、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丙酮、正己烷、甲醇、乙醇、异丙醇、1,4-二氧六环及其任意组合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V1与化合物A的重量比例为0.005~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特化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山东特珐曼医药原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特化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山东特珐曼医药原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30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棠梨与麦梨嫁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设施桃树高效可持续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