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舱升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0141.1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2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余应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加力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00 | 分类号: | B66F7/00;B66F7/28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韩洋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方舱从载车上卸下、或者装载入载车内的方舱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方舱的结构类似于集装箱,通常由金属板材焊接而成,通常方舱均配备有载车,通过载车运载到所需的地方,其标准也是参考集装箱标准制定的,与集装箱相比,具备更高的机动性能。
现有的方舱大多采用直接起吊的方式进行装载或卸下,不仅操作繁琐、耗时长,而且还需依赖于起重设备,才能完成装卸操作,针对上述问题,通常在方舱的四周设置升降装置,并借助该升降装置的对方舱的离地高度进行调节,实现方舱的自升降,最后通过升降装置底部与地面接触,支撑起整个方舱。
例如1990年第04期的《电子机械工程》中第30页~第37页,《S5T方舱升降机构的设计》一文中公开的方舱升降机构,上述升降装置通常用销轴铰接在方舱侧面,并以合页的形式实现收放,采用这样的结构虽可在运输时折叠收纳升降装置,以减小方舱在运输过程中的整体宽度,但操作效率低、机动性不佳,当方舱从载车上卸载时,需另行将升降装置从方舱的侧面展开,然后才沿竖向下放出支撑杆,增加了方舱卸载时所需的操作时间,不利于方舱的快速部署。
如申请号为200420109260.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方舱集装箱升降装卸移动行走装置》、以及申请号为200620026397.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方舱升降装置》所述,上述实用新型均是针对方舱装卸结构的改良,升降机构通过螺旋升降装置对方舱进行直线升降,螺旋升降机构主要包括蜗轮蜗杆机构、丝杆螺母副、滚珠丝杆螺母副中的一种机构。
采用上述升降机构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采用如蜗轮蜗杆机构、丝杆螺母副、滚珠丝杆螺母副等直线传动机构带动升降机构进行竖向升降,不仅生产、制造不便,加工量大、成本高,而且升降速度慢、效率低;
2、在风沙等恶劣环境下,容易卡入沙石发生故障,安全可靠性较差;
3、升降装置支起方舱时,由于地面不平整,方舱整体易倾斜,而且上述升降机构将整个方舱调节至水平的难度大,效率低,精度差;
4、无自锁机构,存在操作人员误操作、甚至儿童误操作导致方舱意外着陆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升降速度快、效率高的方舱升降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舱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套筒内部的活动支杆,以及用于带动活动支杆与套筒相对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套筒设置有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位于第二链轮的上方,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配合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设置于套筒内部,所述驱动装置带动链条在套筒内部升降,所述链条带动活动支杆在套筒的内部升降;采用链条带动活动支杆在套筒内相对升降,不仅传动速比大,升降速度快、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制造安装方便,尤其适用于风沙等恶劣环境下使用,安全可靠。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设置有动力源的驱动链轮,所述链条闭合形成链圈,所述链圈与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以及驱动链轮配合连接并张拉预紧。将链条以链圈的形式进行传动,更有益于提高链条使用寿命、提高驱动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链轮设置于套筒的顶部,所述第二链轮设置于套筒外侧,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供链条穿入的链条入口,所述链条绕过第二链轮后由链条入口穿入至套筒的内部、并绕过第一链轮后从设置于套筒顶端的开口绕出至套筒的外侧。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链圈的驱动机构的结构部署,使得驱动机构能够设置于套筒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驱动链轮设置在舱体上,所述舱体与套筒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根连杆,每根连杆的两端均分别与舱体和套筒铰接,所述舱体、套筒以及连杆构成在竖直平面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机构。通过将舱体和升降装置用两根连杆连接,以舱体为机架、两根连杆为曲柄,套筒作为摇杆在连杆的带动下沿竖直平面内运动;套筒装置在竖直平面内沿横向和纵向同步运动,实现了套筒向外侧扩张、沿竖向下放的同步操作,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在下放之前需先沿铰链做合页式展开,再沿竖向调节套筒与活动支杆的整体长度实现纵向伸展的方式,操作便捷、装卸速度快;尤其是在升降高程较大的情况下,通过旋转连杆、下放套筒的操作速度和摆幅,远远优于传统的、通过直线传动机构缓慢调节套筒与活动支杆的整体长度的方式,既有利于快速、应急部署。尤其体现在升降时无需触底、着陆后再进行,阻力小,更加省力。
优选的,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驱动链轮同轴铰接于舱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加力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加力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01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托盘面板包边机
- 下一篇:缓冲材料1/6扇形压实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