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SO2氧化活性的柴油车氧化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8858.2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东;陈耀强;关小旭;唐水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9/78 | 分类号: | B01J29/78;B01D53/94;B01D53/50;B01D53/62;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高利丹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o sub 氧化 活性 柴油车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净化柴油车尾气的氧化型催化剂,具体涉及一种对柴油车尾气中的HC、CO和可溶性有机物具有高的催化氧化活性,而对SO2氧化活性低的催化剂;还涉及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油机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柴油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尤其在石油资源短缺的今天,柴油车以其经济性、耐久性和优异动力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柴油车尾气中含有颗粒物(PM),NOx,HC,CO和SO2,其中PM中含有14种高致癌污染物;NOx经大气光化学反应后,将产生地表O3和过氧化物,同样为致癌物,NOx还同时产生酸雨;HC和CO为致病物质。随着柴油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净化柴油尾气可采用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两种方式。由于机外净化技术具有使用便捷、成本低等特点而倍受关注。柴油车尾气机外净化技术包括柴油车氧化型催化剂(DOC,DieselOxidation Catalysts)、颗粒物捕获器(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NOx选择性催化还原(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和四效催化剂(FWC,Four Way Catalysts)。各技术依据柴油车尾气中污染物的组成和环境要求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DOC主要是用于去除柴油车尾气中的HC、CO和微粒(PM)中的可溶性有机物(SOF)。但是,柴油车尾气中含有SO2,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氧化形成SO3,生成的SO3极易与水生成亚硫酸或硫酸进而生成硫酸盐,一是导致催化剂中毒,二是增加颗粒物的排放。尤其是我国油品质量差,目前87%的柴油中S含量超过350ppm,导致柴油车尾气中的SO2浓度偏高,因此适用于中国柴油车尾气净化的DOC必须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即对CO、HC和SOF高的活性,同时对SO2的氧化活性低。
目前,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DOC技术最为成熟,主要研发集中在恩格尔哈德(Engelhard)、庄信(Johnson Matthey)、优美科(Umicore)和巴斯夫(BASF)等少数几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均发展了满足欧Ⅵ、欧Ⅴ排放标准的DOC,已在降低柴油车尾气污染中发挥关键作用,保证了这些国家和地区排放法规的实施。DOC一般由Pt、Pd贵金属作为活性组分,并负载于载体表面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催化剂的活性物种、催化剂载体材料、发动机工况、燃油的含硫量、排气流速等。DOC早期是在氧化铝载体上负载Pt,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要求DOC具有SOF的低温氧化活性同时对SO2具有低的氧化性能,发展了SOF具有低温活性的Ce基催化组分,对SO2具有低吸附性能的含SiO2,TiO2和ZrO2的复合载体和提高HC,CO和SOF冷启动转化性能的分子筛催化组分,构成了目前DOC催化剂的基础,DOC催化剂的成分和制备技术已变得相当复杂。专利CN1260735A以Al2O3和β分子筛为载体生产的底层为Pt+Rh/Al2O3和氢型β分子筛,上层为Pt/ZSM-5的催化剂,利用β分子筛低温时储存HC、CO;温度升高时被释放出来被Pt/Al2O3催化氧化成H2O和CO2, 在Pt/ZSM-5作用下,PM和NOx反应生成N2、CO2和H2O。但是在硫含量高的情况下,这种催化剂易将SO2转化为SO3,在水的作用下生产硫酸铝等硫酸盐,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导致活性下降。Hideaki Ueno等(SAE980195)研究了不同载体对SO2的吸附特性,表明TiO2、SiO2对SO2的吸附量不到Al2O3吸附量的1/4。然而TiO2不抗高温,在600°C就会由锐钛矿变成金红石,导致比表面积下降,催化活性降低。Michel等(专利US5145825)发明了一系列ZrO2或TiO2改性的Pt/ZrO2-SiO2、Pt/TiO2-SiO2柴油车氧化型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引入ZrO2或TiO2可以提高SiO2的热稳定性,同时提高Pt/SiO2对CO及HC的活性提高,但增加了对SO2的氧化。Kolli等(Kolli,T.et al.Catal.Today,2010,154:303)研究了Pd/Al2O3、Pd/CeO2、Pd/ZrO2、Pt/Al2O3经SO2硫化后对C3H6和CO反应性能的影响,但是研究结果并不理想,因为SO2的转化率太高,或者经SO2硫化后催化剂活性下降很多。针对SOF的去除,Voss等(专利US5491120,US6255249)将CeO2和其它大表面积的金属氧化物(TiO2,ZrO2,TiO2-ZrO2,Al2O3-SiO2和γ-Al2O3)机械混合制备成催化剂,用TG-DTA法研究该系列催化剂对SOF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混合催化剂比纯CeO2的活性高很多,但是采用机械混合制备的催化剂,其活性组分CeO2热稳定性仍较差。Zhang等(Zhang Z.L.,et al.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07,76:335~347)首先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Ce0.6Zr0.4O2固溶体,再将其与γ-Al2O3机械混合制备成催化剂,考察对SOF的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的Ce0.6Zr0.4O2固溶体以及和Al2O3混合的催化剂活性最好,起燃温度为200℃,同时表明混合载体比单一载体的活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88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