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用车逃生坐垫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7860.8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2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单鸿波;周尚锦;汤未炯;于海燕;葛滨;徐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427 | 分类号: | B60N2/427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逃生 坐垫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乘用车逃生坐垫机构。
背景技术
据国内外相关报道,由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对此,各国汽车生产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设计研发新型的乘用车逃生装置,目前已经卓有成效,尤其是对车体结构的改进,使得汽车在造成碰撞时,产生的破坏力被吸收,从而保护乘员免受伤害。但是,仍然有许多驾驶员,由于来不及在汽车发生碰撞前逃离驾驶室,导致受到撞击的压迫继而被卡在变形的车体内,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乘用车逃生坐垫机构,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残障人士,也能够在本发明的帮助下迅速逃离驾驶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乘用车逃生坐垫机构,能够在发生车祸时将乘用车座椅抬升并将乘员送出车外,从而帮助乘员迅速逃离乘用车驾驶室,尤其是对于那些残障人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功能单一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乘用车逃生坐垫机构,包括坐垫组件、横向运动组件、纵向运动组件、抬升组件,所述的坐垫组件包括嵌入板、滑板,所述的嵌入板嵌入乘用车座椅内,其大小与乘用车座椅相配,所述的嵌入板下方中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滑板,所述的滑板不与乘用车座椅接触,所述的滑板下方前后两侧分别设有T形滑动条,所述的T形滑动条嵌入横向运动组件中的横向滑轨;所述的横向运动组件包括横向滑轨、气缸A,所述的横向运动组件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横向滑轨,所述的横向滑轨为二级滑轨,采用插接的方式安装,所述的横向滑轨其一级滑轨下方连接气缸A;所述的纵向运动组件包括底板、纵向滑轨,所述的底板固定在乘用车座椅下方的乘用车底板上,所述的底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纵向滑轨;所述的抬升组件包括滑块、转轴、Y形支架、气缸B、气缸C、气缸D、抬升轴A、抬升轴B、蜗轮蜗杆组件、电机,所述的4个滑块两两嵌入左右两侧的纵向滑轨内,两侧的纵向滑轨上方分别设有平行于纵向滑轨的转轴,所述的转轴分别穿过各自一侧纵向导轨上的滑块,所述的转轴分别连接2组Y形支架,所述的左侧转轴中间连接气缸B,所述的右侧转轴两端分别连接气缸C,所述的2个右侧滑块上方分别连接气缸D,所述的2个气缸D分别连接对面的滑块,所述的2个气缸C、2组左侧Y形支架分别连接抬升轴A,所述的2组右侧Y形支架、气缸B分别连接抬升轴B,所述的左侧转轴连接蜗轮蜗杆组件,所述的左侧转轴末端连接电机。
所述的嵌入板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的嵌入板与滑板之间通过弧形滑块嵌套连接,两者之间提供一定角度的旋转,所述的弧形滑块具有一定的阻尼,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嵌入板不转动。
所述的横向滑轨长度为400mm,所述的气缸A行程为200mm。
所述的左侧转轴末端通过螺杆连接电机。
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在发生车祸时将乘用车座椅抬升并将乘员送出车外,从而帮助乘员迅速逃离乘用车驾驶室,尤其是对于那些残障人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功能单一的缺陷,装置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坐垫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横向运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纵向运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抬升组件结构示意图;
1.坐垫组件2.横向运动组件3.纵向运动组件4.抬升组件
11.嵌入板12.滑板13.连接件
21.横向滑轨22.气缸A
31.底板32.纵向滑轨
41.滑块42.转轴43.Y形支架44.气缸B 45.气缸C 46.气缸D
47.抬升轴A48.抬升轴B 49.蜗轮蜗杆组件5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78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塞棒与升降机构的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