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链黑菌素类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6339.2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3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林双君;邓子新;徐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1/04 | 分类号: | C07D401/04;A61K31/4709;A61P35/00;A61P31/00;C12P17/16;C12R1/465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牛山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素 类似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链黑菌素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链黑菌素类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它们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链黑菌素是一个由绒毛链霉菌(Streptomyces flocculus)产生的具有独特喹啉环结构的抗肿瘤抗生素。其抗肿瘤活性良好,是一种广谱抗肿瘤抗生素,对脑癌、颈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特别是对白血病、淋巴瘤和黑素瘤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链黑菌素的药理作用是:可选择性地抑DNA合成,主要作用于S期,一个分子的链黑菌素可与2000个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稳定地结合,并能使瘤细胞染色体断裂,使已形成的DNA降解.由于具有较大的骨髓毒性,因此很少单独用药用于临床。链黑菌素含有四个环,其中三个环几乎处于同一个平面,而第四个环与这个平面几乎呈垂直状态。
绒毛链霉菌(Streptomyces flocculus CGMCC4.1223)被证实可以产生链黑菌素。我们利用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从这株链霉菌中获得了链黑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在基因水平对链黑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进行选择性失活获得两个相应的突变菌株,从这两个突变菌株中获得了3个链黑菌素家族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链黑菌素类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它们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链黑菌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flocculus CGMCC4.1223的菌种来源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寄存来源是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参考文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放线菌分类组,《链霉菌鉴定手册》,1975,P202-205,科学出版社,北京。本发明通过对柔毛链霉菌Streptomyces flocculus CGMCC4.1223进行一系列针对链黑菌素(streptonigrin)生物合成基因敲除突变,获得2个基因突变菌株,从这2个突变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到3个链黑菌素家族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链黑菌素类似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其中,R1=OCH3或H,R2=OCH3,R3=OCH3;或R1=OCH3,R2=OH,R3=OH。
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述的链黑菌素类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以链黑菌素原始产生菌柔毛链霉菌Streptomyces flocculus CGMCC4.1223为出发菌株,克隆得到链黑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
B、对所述链黑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羧酸酯酶基因stnA或甲基转移酶基因stnQ3进行选择性失活,获得stnA基因失活突变菌株ΔstnA或stnQ3基因失活突变菌株ΔstnQ3;
C、对所述突变菌株ΔstnA进行发酵,其发酵液经分离纯化,制得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黑菌素类似化合物,其中,R1=OCH3或H,R2=OCH3,R3=OCH3;
或对所述突变菌株ΔstnQ3进行发酵,其发酵液经分离纯化,制得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黑菌素类似化合物,其中,R1=OCH3,R2=OH,R3=OH。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对突变菌株ΔstnA的发酵液分离提纯包括分离获得粗提物,提纯制得所述链黑菌素类似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分离获得粗提物具体为:将灭菌后的大孔树脂加入到突变菌株ΔstnA发酵液中,发酵培养后,分离出大孔树脂经中等极性有机溶剂A洗脱,获得粗提物。
优选地,所述中等极性有机溶剂A为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或丙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63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