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别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72344.6 申请日: 2012-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3173532A 公开(公告)日: 2013-06-26
发明(设计)人: 陈士林;侯典云;宋经元;姚辉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朋飞;张庆敏
地址: 100193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鉴别 金银花 山银花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药材来源品种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核糖体DNA的ITS2片段鉴别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金银花(Flos Lonicerae Japonica)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Flos Lonicerae)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成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和山银花都是常用的名贵中药材,在临床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但两者在药效成分含量上不同,功效也各有侧重,而且它们的性状极为相似,用传统方法极难把二者区分开,药典中采用的性状鉴别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必须要求药材外形完整,无损伤,可操作性不强,同时鉴别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鉴别经验。目前市场上出现了金银花和山银花混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药的质量和安全。针对这种情况,急需寻找一种稳定、可靠、简易地方法用于快速鉴别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或粉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利用核糖体DNA的ITS2片段鉴别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方法。

由于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都是干燥的花蕾和初开的花,它们的DNA可能已经发生了一定的降解,而且金银花和山银花都含有较多的多糖,本发明提供的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DNA提取方法,可高效、快速提取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DNA。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取金银花、山银花药材,在基因组DNA提取前加入5%的PVP40粉末。

本发明提供的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核糖体DNA的ITS2快速PCR扩增方法主要针对其序列GC含量高的特点,可通过提高退火温度和加入5%的二甲基亚砜和2%的三甲基甘氨酸成功扩增金银花和山银花的ITS2序列。

本发明提供的金银花和山银花的鉴定方法,包括PCR扩增ITS2基因。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待测样品DNA,

(2)PCR扩增含有核糖体DNA的ITS2序列的片段;

(3)对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拼接,去除序列两端的5.8S和28S基因区段,获得完整ITS2基因间隔区。

本发明所用扩增引物序列为:

ITS2-HF    5’-ATGCGATACTTGGTGTGAAT-3’

ITS2-HR    5’-GACGCTTCTCCAGACTACAAT-3’

所述PCR扩增的体系为每25μL:

10×PCR Buffer2.5μL,25mmol/L Mg2+2μL,2.5mmol/LdNTPs2μL,2.5μmol/L引物各1.0μL,DNA模板30ng,Taq DNA聚合酶1.0U,5%的二甲基亚砜1.0μL,2%的三甲基甘氨酸0.5μL,补灭菌双蒸水至25μL。

所述PCR扩增的条件为94℃变性30s,58℃退火30s,72℃延伸45s,40个循环。

(4)基于K2P模型,构建待测样品的ITS2序列的NJ树,通过NJ树可以直观的鉴别金银花和山银花。

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应用于鉴定忍冬属植物。所述忍冬属植物优选为金银花、山银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金银花药材核糖体DNA的ITS2片段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金银花药材的品种鉴定、品种改良、育种,以及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

(2)本发明方法适用性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准确性高。能够成功实现对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或粉末的快速、准确鉴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加入5%的二甲基亚砜1.0μL和2%的三甲基甘氨酸0.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金银花和山银花ITS2序列的PCR扩增电泳图;M为分子量标准;1、26为阴性对照;2-25为金银花;27-31为灰毡毛忍冬;32-36为黄褐毛忍冬;37-38为红腺忍冬;39-40为华南忍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23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