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带玉米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1804.3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1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周长生;范圣辰;王珍奎;郑丽;李振波;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吉瑞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1/29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657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带 玉米 发酵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带玉米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二) 背景技术
近几年饮料工业发展迅速,饮料花色品种繁多,饮料产品的发展趋势已有碳酸饮料向果蔬汁饮料、茶饮料和保健饮料、营养强化饮料、发酵饮料发展。发酵饮料由于其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切风味独特,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发酵饮料是目前市场上少有的新型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海带是介于细菌与高等植物之间的一种褐藻娄低等生物,素有“长寿菜”、“海上之蔬”、“含碘冠军”的美誉,被誉为人类营养元素的宝库,从营养价值来看,是一种保健长寿的食品。海带中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褐藻氨酸、尼克酸、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尤其含碘量很高。海带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具凉性,能消炎退热、补血补钙、润肺、镇咳平喘、软坚散结、降压降脂,主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淋巴结肿大、慢性气管炎、哮喘、水肿、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并具有抗癌之功效。
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谷等。据研究测定,每100克玉米含热量106千卡,纤维素2.9克,蛋白质4.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2.8克,另含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含有的谷氨酸有一定健脑功能。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味独特、品质优良、营养保健的海带玉米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海带玉米发酵饮料,其特殊之处在于:以浸泡过的海带、玉米为原料,将浸泡过的海带破碎、榨汁制得的海带汁,与破碎后的玉米混合,然后经蒸煮、糖化、发酵、灭菌、灌装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海带玉米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破碎、榨汁:将浸泡过的海带,加入到破碎机中破碎,然后置于榨汁机中榨汁得到海带汁;
(2)蒸煮:将洗净的玉米破碎,然后与海带汁、水混合进行蒸煮糊化得到糊化基料;
(3)糖化:在糊化基料中加入糖化剂进行糖化得到糖化基料;
(4)发酵:将糖化基料导入发酵罐中,加发酵剂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糖度降至15-18Brix即可停止发酵;
(5)澄清、过滤:在发酵液中加入澄清剂进行澄清处理,然后过滤得到澄清液;
(6)杀菌、灌装:澄清液通过杀菌、灌装得到产品。
本发明的海带玉米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浸泡过的海带在破碎之前需经软化脱腥处理,该过程为:先将浸泡过的海带切段置于质量浓度为0.05%-5%的柠檬酸液中,然后将柠檬酸液加热至90-100℃,此过程可以保持原汁颜色及钝化酶的活性以防止在以后各道加工工序中出现微生物腐败现象,同时可除去海带固有的腥味。
本发明的海带玉米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浸泡过的海带、玉米、水的重量配比为:
浸泡过的海带 25-45
玉米 10-30
纯净水 40-60
蒸煮温度为95-105℃,时间为15-60min,注意控制加热和搅拌速度,防止沉淀或糊锅底。
本发明的海带玉米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糖化剂为糖化酶、根曲霉中的至少一种,糖化剂用量为100-400单位/g,糖化温度为55-65℃,同时,注意记录糖度变化情况,以及PH变化,达到规定要求后,即可停止糖化,降温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吉瑞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吉瑞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18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