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7187.1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5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许靖平;刘春慧;李渊;何辉;韩晓强;李晓岩;崔天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3/00 | 分类号: | F23J3/00;F23J15/00;F23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2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险废物 焚烧 尾气 处理 系统 整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
背景技术
危险废物焚烧的尾气处理系统包括:烟气急冷、干法脱酸、布袋除尘和湿法脱酸,其中急冷塔、干式脱酸塔及布袋除尘器下部均要进行定时出灰。现有技术采用分散出灰,各单体分别设置卸灰阀。卸灰阀打开出灰时,系统与外界大气联通,大量空气进入系统,对于尾气处理系统负压及氧气含量的控制很不利,可能会导致尾气处理排放不达标。分散的出灰点还会增加系统的污染排放点,存在粉尘环境污染、系统负压不稳的缺点,同时提高日常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尤其适用在危险废物焚烧系统中多点收集飞灰,针对现有收集飞灰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保证系统产生的飞灰得到及时排放的前提下,为了更好的控制焚烧尾气系统的负压及氧含量,减少系统污染排放点,减轻操作工人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包括急冷塔、干式脱酸塔、布袋除尘器和出灰机构,所述出灰机构包括壳体、链式输灰系统和支架,壳体的顶部由左到右依次设置急冷塔、干式脱酸塔和布袋除尘器,急冷塔、干式脱酸塔和布袋除尘器分别通过卸灰机构与壳体内部连通,壳体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架,壳体的底部靠近右端处设有出灰口,所述链式输灰系统包括左链轮和右链轮,左链轮与右链轮之间连接有两个链条,两个链条之间连接有若干刮板,右链轮的右端一侧通过电机驱动。
本发明的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所述卸灰机构为卸灰阀。
本发明的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所述两个链条的上侧通过若干导轮支撑。
本发明的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面上设有一层铸石板。
本发明的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所述电机与右链轮之间设有减速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环境污染小,将原系统三点出灰改为单点出灰,使得焚烧车间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2)对系统影响小,卸灰阀与整体出灰装置间做到了很好的密封,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尾气处理系统与外界大气的联通面;整体出灰装置对于系统产生的飞灰产生缓冲的均匀混合作用,出灰连续稳定,系统内负压稳定,氧气含量没有明显增加;
3)劳动强度低,收集飞灰由三点收集改为单点收集,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管理方便、运行可靠,由于采用刮板这一成熟的结构方式,设备运行可靠,便于维修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中:
1、急冷塔;2、干式脱酸塔;3、布袋除尘器;4、出灰机构;5、壳体;6、支架;7、卸灰机构;8、出灰口;9、左链轮;10、右链轮;11、链条;12、刮板;13、电机;14、铸石板;15、减速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包括急冷塔1、干式脱酸塔2、布袋除尘器3和出灰机构4,所述出灰机构4包括壳体5、链式输灰系统和支架6,壳体5的顶部由左到右依次设置急冷塔1、干式脱酸塔2和布袋除尘器3,急冷塔1、干式脱酸塔2和布袋除尘器3分别通过卸灰机构7与壳体5内部连通,壳体5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架6,壳体5的底部靠近右端处设有出灰口8,所述链式输灰系统包括左链轮9和右链轮10,左链轮9与右链轮10之间连接有两个链条11,两个链条11之间连接有若干刮板12,右链轮10的右端一侧通过电机13驱动。
本发明的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所述卸灰机构7为卸灰阀。
本发明的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所述两个链条11的上侧通过若干导轮支撑。
本发明的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所述壳体5内部的底端面上设有一层铸石板14。
本发明的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系统整体出灰装置,所述电机13与右链轮10之间设有减速箱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71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