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速箱油路调温器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56809.9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1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尹斌;裘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箱 油路 调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变速箱油路调温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变速箱油路调温器和板式换热器组合形成变速箱油路和冷却液的组合调温装置。由于存在变速箱油和冷却液交换的状态,所以变速箱油路调温器必须有两个独立的流道,即油路流道和冷却液流道。当变速箱油路的温度上升时,热动元件受热膨胀,推杆开始往冷却液流道的方向移动,把冷却液流道的节流元件顶开,让冷却液开始循环,从而让油和冷却液在板式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把变速箱里的油温降下来。反之,当油温过低时,热动元件内部的热敏元件温度降低体积缩小,从而利用热动元件把推杆复位,节流元件处于密封位置,从而冷却液不再循环,变速箱油和冷却液热交换效率急速降低。即:变速箱油通过调温器一直流入换热器,这个通道一直在循环。而冷却液流道则根据变速箱的油温自动调节冷却液的流量。
由于同一个阀中存在油路和水路,所以热动元件设计有双O形圈密封,但由于变速箱油路温度和冷却液的温度存在差异,所以使用过程中,两O形圈之间的密封空间就会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故为了解决这个缺陷,一般厂家,都是直接在变速箱油路调温器的对应位置开一个透气孔。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热动元件固定安装的结构比较复杂,且节流元件的径向移动容易导致冷却液流量控制失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变速箱油路调温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油路调温器,包括内设空腔的阀体,所述阀体开设有至少四个与外部连接的接口,所述阀体的内腔通过密封元件隔离成两个相互隔绝的空间,每个空间分别通过两个接口与外部连通形成流道:油路流道和冷却液流道,
所述阀体的内腔中设有固定安装的热动元件本体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热动元件本体内的顶杆,所述阀体的内腔中还设有一端与所述顶杆连接的节流组件,所述节流组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内,所述热动元件本体上套设有定位圈,所述阀体对应所述定位圈所在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所述定位圈的一部分卡接在所述透气孔中,所述定位圈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热动元件本体卡接,所述定位圈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元件使得油路流道和冷却液流道相互隔绝。
优选地,所述热动元件本体的周侧设有至少两个固定连接的挡圈,所述定位圈设置在两个挡圈之间,所述两个挡圈外侧的分别设有两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挡圈与所述阀体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定位圈的一部分与所述两个挡圈之间的热动元件本体卡接,所述定位圈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透气孔中。
优选地,所述热动元件本体的周侧设有四个固定连接的挡圈:第一挡圈、第二挡圈、第三挡圈和第四挡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三挡圈和第四挡圈之间,所述定位圈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圈和第三挡圈之间,当所述热动元件本体受到轴向的力时,所述定位圈的一部分卡在所述第二挡圈和第三挡圈之间,所述定位圈的另一部分卡在所述透气孔中,使得所述热动元件本体在轴向方向得以定位。
优选地,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对称设置,所述定位圈卡接在所述两个透气孔中,所述定位圈为带缺口的金属圈。
优选地,所述内腔包括依次连通半径逐渐变大并形成台阶孔的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和第四腔,所述阀体包括四个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形成所述油路流道,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形成所述冷却液流道,所述油路流道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第二腔的阀体侧壁上,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第三腔所在的阀体侧壁上,所述第四腔内设有封闭内腔开口的端盖。
优选地,所述节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阀体内的端盖、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部件、控制冷却液流量的节流元件,所述端盖和节流元件分别位于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所述第三腔的阀体内壁周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沿所述热动元件本体轴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内,所述节流元件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腔的半径,当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腔和第三腔连接处形成的肩部接触时所述冷却液流道被切断。
优选地,所述节流元件靠近所述第二腔的侧面设有第三密封圈,当所述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腔和第三腔连接处形成的肩部接触时所述第三密封圈处于受压状态,使得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肩部的接触面被密封圈隔绝成两个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68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箱型开关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