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变速器及机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6774.9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3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鹏;田广召;刘磊;程格;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2 | 分类号: | F16H6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器 换挡 机构 机动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器中的换挡机构通常包括选换挡轴、换挡拨头、拨叉轴、拨叉,其中选换挡轴连接换挡拨头,拨叉轴连接换挡拨叉,选挡时(例如选1/2挡),通过变速器的操纵杆来使选换挡轴进行轴向移动,进而使换挡拨头移动到其中一个换挡轴上,且换挡拨头与换挡轴上的拨块相对;换挡时(例如切换1挡或2挡),通过操作变速器的操纵杆使选换挡轴沿径向移动,进而使换挡拨头拨动换挡轴沿轴向运动,进而使拨叉拨动1/2挡的换挡同步器与1挡齿轮组结合或2挡齿轮组结合,这样实现换挡功能。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一个拨叉轴与一个拨叉连接,一个拨叉可以控制两个挡位,因此目前对于五速或六速的变速器中,在变速器壳体内一般布置四个拨叉轴,每个拨叉轴上设有一个拨叉,这样可能会使得变速器换挡机构的结构布局比较庞大,且结构零件的分布也比较零散,导致换挡机构的集成性以及结构布局的紧凑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变速器及机动车辆,能够提高变速器换挡机构的集成性以及结构布局的紧凑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包括布置在变速器壳体内且相互平行的拨叉轴和选换挡轴,每个拨叉轴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与所述拨叉轴沿轴向发生相对移动的拨块,每个所述拨叉轴和每个所述拨块分别连接一个拨叉;所述选换挡轴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换挡拨杆,每个所述换挡拨杆可拨动一个所述拨块或空套该拨块的所述拨叉轴沿轴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选换挡轴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换挡拨杆,且所述换挡轴的两侧还分别布置一个所述拨叉轴,每个所述拨叉轴上设有一个可与所述拨叉轴沿轴向发生相对移动的所述拨块;
所述选换挡轴旋转时,位于所述选换挡轴一侧的所述换挡拨杆旋转运动并靠近与其同侧的所述拨叉轴,并分别拨动所述拨块和空套该拨块的所述拨叉轴沿轴向移动;位于所述选换挡轴另一侧的所述换挡拨杆旋转运动并远离与其同侧的所述拨叉轴。
进一步地,所述拨块空套在所述拨叉轴上,且所述拨块上设有可卡入所述换挡拨杆的第一开口。
其中,所述拨叉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中间;所述换挡拨杆旋转运动落入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拨块上设有可卡入所述换挡拨杆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凹槽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同时可卡入所述换挡拨杆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所述换挡拨杆旋转运动从所述第一开口落入到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其中,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中间。
此外,每个所述拨块通过第一拨片连接所述拨叉。
每个所述拨叉轴通过第二拨片连接所述拨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设在所述变速器壳体内发热变速齿轮机构以及上述变速器换挡机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包括车身本体、设在所述车身本体底部的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上述的变速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换挡机构、变速器及机动车辆,包括布置在变速器壳体内且相互平行的拨叉轴和选换挡轴,每个拨叉轴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与所述拨叉轴沿轴向发生相对移动的拨块,每个所述拨叉轴和每个所述拨块分别连接一个拨叉,所述选换挡轴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换挡拨杆,当所述换挡拨杆拨动一个所述拨块沿轴向移动时,所述拨块带动所述拨叉拨动换挡同步器与其中一个挡位齿轮组发生结合,可以实现两个挡位的切换(例如1/2挡);当所述换挡拨杆拨动一个所述拨叉轴沿轴向移动时,所述拨叉轴带动所述拨叉拨动换挡同步器与其中一个挡位齿轮组发生结合,这样也可以实现两个挡位的切换(例如3/4挡)。结合上述内容可知,由于每个所述拨叉轴和每个所述拨块分别连接一个拨叉,且每个所述拨叉轴还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拨块,因此可以实现同一个拨叉轴控制至少四个挡位的动作,这样在保证挡位具有足够数量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拨叉轴的数量,使得拨叉的布置比较集中,结构布局的范围也相对缩小,较好地提高了变速器换挡机构的集成性以及结构布局的紧凑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67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