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纳米孔炭中提高负载胺类化合物并保持纳米孔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52295.X 申请日: 2012-09-19
公开(公告)号: CN102962035A 公开(公告)日: 2013-03-13
发明(设计)人: 唐志红;杨俊和;何星;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0/22 分类号: B01J20/22;B01J20/26;B01J20/30;B01D53/14;B01D53/02
代理公司: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5 代理人: 宁芝华
地址: 20009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纳米 孔炭中 提高 负载 化合物 保持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在纳米孔炭中提高负载胺类化合物并保持纳米孔的方法,结合纳米孔炭的物理吸附和胺类的化学吸附,提高材料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吸收能力。 

背景技术

由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冲击下的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有关二氧化碳的节能减排成为各国科学界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尤其是对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纳米孔炭负载胺类化合物不仅能够克服传统吸收法由液氨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设备腐蚀严重等缺点,而且能够结合纳米孔炭的物理吸附和胺类的化学吸附,提高材料对二氧化碳的捕集能力。因此,多孔材料负载胺类化合物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理论上,胺类负载量越大,材料的二氧化碳捕集能力越强,但是,受困于多孔材料比较窄的孔径和小的孔容,胺类化合物的负载量过多时会使胺类严重堵塞多孔炭的孔道,致使可利用的化学吸附位严重减少。所以,如何提高胺类在纳米孔材料中的负载量而不堵塞其孔道,是提高材料二氧化碳吸附容量的关键。而现有的利用模板法或活化法制备的多孔材料孔径和孔容比较小,大量负载胺类化合物将严重堵塞其孔隙,反而减小二氧化碳的捕集量([1]Z.tang,Y.Song,Y.Tian,et al.Pore development of thermosetting phenol resin derived mesoporous carbon through a commercially nanosized template.Mater.Sci.Eng.,A,2008,473:153-157.[2]J.W.Wei,L.Liao,Y.Xiao,Capture of carbon dioxide by amine-impregnated as-synthesized MCM-41.J.Environ.Sci.,2010,22:1558–1563)。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在大孔容纳米炭中大量负载胺类化合物仍能保持纳米孔的方法,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纳米孔炭中提高负载胺类化合物并保持纳米孔的方法,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技术制备的纳米孔材料由于孔径小、孔容小,胺类化合物负载量过多时导致胺类严重堵塞多孔炭的孔道,致使可利用的化学吸附位严重减少的缺点。本发明利用纳米粒子为模板,球磨法制备纳米孔炭,然后将胺类化合物负载于纳米碳中,由于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孔炭的孔径和孔容大,在大量负载胺类化合物时仍能保持纳米孔,并不堵塞其孔洞,可以极大程度的 利用胺类化合物对酸性气体比如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大大增加吸附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在纳米孔炭中提高负载胺类化合物并保持纳米孔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利用纳米粒子为模板,将纳米粒子球磨分散在溶有炭前驱体的溶液中,其中纳米粒子与炭前驱体的质量比为0.1-10:1,控制溶剂的用量使混合物为糊状; 

B)脱除溶剂后惰性气氛下500-1200℃炭化0.1-3h,经NaOH洗涤、烘干后得到大孔容纳米孔炭; 

C)然后将纳米孔炭分散于酒精中,加入胺类化合物,室温-100℃下搅拌,直至溶剂挥发完全,得到负载有胺类化合物的纳米孔炭,其中,胺类化合物与纳米孔炭的质量比为0.1-2:1。 

所述的球磨,其中球磨机转速为200-500转/分,球磨时间为和0.5-5小时。 

所述的胺类化合物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 

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孔炭的孔径和孔容大,而在大量负载胺类化合物时仍能保持纳米孔,有效增加纳米孔炭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吸收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将粒径为10nm的纳米氧化硅加入溶有热固性酚醛树脂的乙醇溶液中,纳米氧化硅与酚醛树脂质量比为1:1,200转/分球磨2h混合,脱除溶剂,500℃炭化2h、NaOH洗涤以及烘干后得到大孔容纳米孔炭,将纳米孔炭分散于酒精中,加入二乙烯三胺,室温搅拌直至溶剂蒸发完全,其中,二乙烯三胺与炭的质量比为1:1,即可制备纳米孔结构的二乙烯三胺负载的纳米孔炭。产品性能指标见表1。 

实施例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22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