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减震能量回收利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1382.3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7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婷船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5/10 | 分类号: | B60K25/10;B60G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1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减震 能量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液压减震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属于能量回收再利用的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是目前汽车与能源领域最重要的课题。有数据显示,交通运输系统所用掉的燃料占全国燃料消耗总数的70%以上。但这些燃料中真正起到驱动车辆的仅有10%到16%,其余绝大部分都以机械摩擦、车辆振动、废热以及其他无效的方式被白白浪费掉。为使这部分能源获得更为充分的利用,科学家可谓是想尽了办法,先后开发出了高效能发动机、燃油添加剂、将废热转化为电能的热电材料等有力措施。
汽车的悬架系统由于弹性元件的冲击而产生振动,遂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颠簸,严重影响乘客乘车的舒适。为了改善汽车行驶的平稳舒适性,汽车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有减震器,以衰减振动。一般,减震器把机械振动运动的能量转化为无法回收利用的热能。若不把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是转化为电能,则可达到再生能源之目的,大大提高燃料的使用率。
目前已有少量利用汽车减震器将颠簸动能转化为电能的相关报道,但一般采取减震器内部改造,通过电磁转换装置以直线发动机直接输出电能加以利用,转化单一、转化率低且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以上不足,研发出一种转化多样化、稳定性好、安全性高、能量转化率高的液压减震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利用液压减震器在受冲击颠簸时将动能通过液压油输出方式转化为电能和其它能量,从而将原本废弃的能量回收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将液压减震器通过单向阀连接储能器,储能器通过单向阀分别连接空调泵、液压泵、液压马达和刹车泵。空调泵再进一步连接空调系统,给空调供电;液压泵再进一步连接发电机,发电机连接蓄电池,把转化的电能储存起来;液压马达再进一步连接汽车动力系统,给汽车提供补给动力;刹车泵再进一步连接刹车系统,提供能量。
在汽车行驶发生颠簸时,颠簸动能将液压减震器内的液压油压出,通过单向阀和液压管路进入储能器内,储能器将压力释放,推动空调泵、液压泵、液压马达和刹车泵进一步工作,将动能转化收集再利用。
为了确保本系统的稳定持久运行,本系统设置为密封液压油循环模式,在液压减震器前设有液压站,通过储能器、空调泵、液压泵、液压马达和刹车泵等部件的液压油循环进入液压站,液压站经单向阀和液压管路与液压减震器相连,及时补充排出的液压油量。
在能量供给不足时,为了确保能给最需要的部件供能,在储能器与空调泵、液压泵、液压马达和刹车泵的每个连接处都设有流量阀,可任意控制储能器内的液压油的流向和流量。
所述的液压站设有过滤器和清洗口,保证液压油循环过程的畅通。
所述的储能器设有溢流阀和高压传感控制阀,保证本系统的安全运行。当储能器内部压力超出设计压力时,溢流阀自动打开,排出超压部分液压油,经单向阀和液压管路回至液压站;当储能器内压力低于设计压力时,高压传感控制阀自动关闭以保持系统压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系统动能转化多样全面,通过空调泵直接带动空调运行;通过蓄电池给车灯等小部件用电提供电能;通过液压马达连接汽车动力系统,直接带动汽车行驶;通过刹车泵直接给刹车系统供能。普通可发电的减震器节油率在2%-8%,本发明系统经测试可达15%-20%,节油率高。
(2)本发明系统使用密封液压油循环模式,及时补充液压减震器中压出的液压油量,使本发明系统运行稳定,寿命长。
(3)本发明系统的储能器设有溢流阀和高压传感控制阀,确保本发明系统极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压减震能量回收利用系统结构原理图。
图中:1、液压减震器,2、储能器,3、空调泵,4、空调系统,5、液压泵,6、发电机,7、蓄电池,8、液压马达,9、汽车动力系统,10、刹车泵,11、刹车系统,12、液压站,13、过滤器,14、清洗口,15、溢流阀,16、高压传感控制阀,17、单向阀,18、流量阀19、液压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婷船业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海婷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13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