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钢丝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50906.7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1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方峰;蒋建清;涂益友;邹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23/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118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丝 透射 样品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一种细钢丝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大形变细直径钢丝特别是直径在0.9mm<φ<3mm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透射电镜被广泛用于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但对用于分析的透射样品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对于体材料,要求样品直径不小于3mm,经粗磨、精模、抛光减厚至0.2mm以下,然后再采用双喷或离子剥离技术,将厚度减薄到几十纳米,可用于透射电镜分析。
大形变钢丝是由钢线材经大形变量冷拉拔,其直径往往小于3mm,从而获得超高强度。由于其直径小于3mm,导致难以制备出合格的透射电镜样品,用于大形变钢丝的微结构分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验室内往往采用FIB切出微小样品,采用离子减薄的方法制备出透射样品。采用FIB制备微小透射样品,一方面价格非常昂贵,另一方面采用长时间离子减薄,往往会在减薄过程中产生非晶组织,而大形变过程中在某些区域存在非晶态组织,影响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价格昂贵,减薄过程中易产生非晶组织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细钢丝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电镀镍后再双喷减薄,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细钢丝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第一步,碱洗、活化:截取一段长4~6cm的细钢丝,进行表面碱洗、酸洗活化处理;
第二步,电镀镍:将细钢丝置于电镀池中进行电镀镍;电镀至外径达到3mm时,停止电镀,取出细钢丝,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得到电镀后钢丝;
第三步,切割打磨、取样固化:从电镀后钢丝上切割出3~5mm厚的薄片,机械打磨至厚度0.08~0.12mm;然后冲出直径为3mm的小圆片,并将小圆片用胶水固定在椭圆铜环和聚四氟乙烯垫片之间,室温固化24小时;
第四步,双喷减薄:固化后,取下小圆片,用打磨机磨去两面胶水层,采用双喷减薄到样品穿孔,即得到可用于透射电镜分析的样品。
所述的细钢丝直径为0.9mm<φ<3mm。
第二步电镀时,电镀液配方为质量比:Ni2SO4·6H2O:NiCl·2H2O :HBO3 :H2O=(220~260):(30~50):(30~50):(720~640);温度为18℃~22℃,
电流密度为:150A/m2 < I < 500A/m2。
第四步双喷减薄所用的双喷液为体积比高氯酸∶乙醇=1∶19,电压为50V,电流为50mA,液氮冷却、控温<-15℃。
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条件下,采用细钢丝表面镀镍,通过对电镀工艺参数的控制,在0.9mm<φ<3mm的细钢丝表面获得了组织致密、结合良好的镀镍层,使样品尺寸达到3mm,再进行双喷或离子剥离技术,将厚度减薄到几十纳米,可用于制备透射分析样品。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用电镀装置示意图。
其中,1为集热式磁力加热搅拌器,2为转子,3为加热装置,4为去离子水,5为细钢丝,6为电镀液,7为镍板,8为直流电源。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细钢丝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截取长4~6cm的直径为0.9mm<φ<3mm的细钢丝,进行表面碱洗、酸洗活化处理;
2) 将钢丝置于在电镀池中进行电镀镍,如图1所示,
电镀液配方质量比:Ni2SO4·6H2O:NiCl·2H2O :HBO3 :H2O=(220~260):(30~50):(30~50):(720~640)
温度控制在18℃~22℃;
电流密度:150A/m2 < I < 500A/m2;
电镀时间由试样尺寸和电镀速率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0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