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可托龙新戊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7048.0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4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游松;徐慰倬;贾娴;周丽娜;刘文宝;万晓辉;陈奕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5/00 | 分类号: | C07J5/00;A61K31/573;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可托龙新 戊酸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为氯可托龙新戊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氯可托龙(Clocortolone)是一种甾体类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22H28ClFO4,分子量为410.91,CAS登录号为4828-27-7,化学名为(6S,9R,16R)-9-氯-6-氟-11-羟基-17-(2-羟基乙酰基)-10,13,16-三甲基-7,8,11,12,14,15,16,17-壬氢-6H-环戊[α]苯蒽-3-酮,结构式为(式IV)所示,
早在1969年,de Sevilla等人就应用了氯可托龙来治疗皮肤疾病(de Sevilla et. al., Experiences with clocortolone in treating of skin diseases in hospital and ambulatory care. Med Welt. 1969 Sep 27; 39: 2142-2145),Mackey等人进一步对将氯可托龙作为治疗皮肤相关疾病的新型甾体类药物进行了描述(Mackey, J. P. Clocortolone, a new topical steroid in dermatoses. J Ir Med Assoc. 1973 Mar 24; 66(6): 157-159)。Borelli更深入地研究了氯可托龙治疗皮肤疾病的效果(Borelli, S et. al., Clocortolone (Cl 68) versus fluocinolone,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lateral comparison. Hautarzt. 1973 Jul 01; 24(7):294-297)。
然而,氯可托龙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激动、失眠、抑郁等症状。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一直在致力寻找效果优于氯可托龙的化合物。
Rosenthal, A. L.于1980年研究了一种氯可托龙衍生物、氯可托龙新戊酸酯对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效果(Rosenthal, A. L. Clocortolone pivalate: a paired comparison clinical trial of a new topical steroid in eczema/atopic dermatitis. Cutis. 1980 Jan 01; 25(1):96-98.),认为氯可托龙新戊酸酯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氯可托龙。氯可托龙新戊酸酯(Clocortolone Pivalate)的分子式为C27H36ClFO5,分子量为495.02,CAS登录号为34097-16-0,结构式为(式V)所示,化学名为9-氯-6a-氟-11β,21-二羟基-16a-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21-戊酸酯(9-Chloro-6alpha-fluoro-11beta,21-dihydroxy-16alpha-methylpregna-1,4-diene-3,20-dione 21-pivalat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确定传输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用于功率模块的散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