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有偿垃圾回收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3952.4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3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吕军;应珊珊;吴敏;彭红云;武海涛;王琛;丁永锋;屠煜丽;张育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F7/06 | 分类号: | G07F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有偿 垃圾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生活垃圾进行封包、计量垃圾价值、分类标记、并向投放者支付购买金额的具有自动结算功能的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可以回收资源,减少垃圾填埋量,保护环境,但由于生活垃圾种类十分繁杂,分拣繁琐,不卫生,而且垃圾回收的价格低廉,导致人们参与垃圾回收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内外开发了一些垃圾分类的辅助装置,例如,专利CN2322942公布了一种垃圾分类箱,在一个箱体内设置多个专类垃圾桶对投放的垃圾进行分类储存,专利CN102126593A公布了一种垃圾分类处理装置,通过识别垃圾包装上贴有的条形码标签进行垃圾分类并储存, 专利CN202097139U公布了一种生活垃圾分类机,对生活垃圾根据外形及重力特征进行分拣,专利CN200995886公布了一种有奖垃圾分类箱,根据投入的垃圾进行计数并按一定规则返还奖品。但以上列举的几项专利有的功能单一,有的分拣和奖励装置存在局限性,不适于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有偿垃圾回收机,本发明能够对袋装生活垃圾进行封装、计重、标记和暂存,并且能够根据垃圾种类和垃圾重量计算垃圾价值,以电子货币的形式与投放者进行交易,提高了垃圾分类回收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能够有效帮助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垃圾有偿回收机,它主要由机身、容纳舱、开盖装置、扎口装置、计重装置、容纳舱驱动装置、条形码标记装置、人机交互及控制装置等零部件组成;其中,开盖装置固定于机身侧面,计重装置固定于机身中部,条形码标记装置固定于机身下部出口侧面,人机交互及控制装置固定于机身正面,容纳舱、扎口装置及容纳舱驱动装置均位于机身内部,容纳舱位于计重装置上方,扎口装置固定于容纳舱顶部,缺口与容纳舱顶部槽口对齐,容纳舱驱动装置固定于容纳舱侧面。
进一步地,开盖装置主要由盖板滑轨、盖板、拉手、感应开关等零部件组成,盖板滑轨的外轨固定于机身顶部,盖板呈L型,顶边与盖板滑轨的内轨固定,感应开关安装于机身侧面开口处,可以检测盖板是否到达封闭位置,只有在感应开关检测到盖板已经封闭时,装置才能进入工作状态,进行下一步的处理进程。开盖装置不仅可以保护装置内部零部件,还可以检测垃圾投放者是否已经完成垃圾投放,同时可以防止在装置工作的时候有人手或异物进入装置,保证安全。
进一步地,扎口装置由扎口装置左墙板、扎口装置右墙板、缺口侧螺钉、切刀、销轴、扎口齿轮、压爪、刀架、带轮、挡销、隔柱、刀架弹簧、压爪弹簧、辅助螺钉、胶纸带等零部件组成,扎口装置左墙板和扎口装置右墙板形状相同,开有“一”字形和“凸”字形缺口,二者通过辅助螺钉和隔柱连成一体,使两板间形成等距离空间,两板间装有缠绕胶纸带的带轮和装有能转动的扎口齿轮,缺口另一侧的两板间用缺口侧螺钉铰接着压爪,压爪一端立面为与扎口齿轮圆周面相匹配的弧面,另一端立面端头有圆孔,与连在隔柱上的弹簧相连,扎口齿轮下端正对压爪圆弧面尖端有一只切刀,切刀装在铰接在两板之间,其一端与连接在隔柱上的刀架弹簧弹簧相连,另一端抵在挡销上的刀架上,使用时将垃圾袋口收拢,将袋口处安放在扎口齿轮的齿槽部分,用力压入,扎口装置将胶带贴在袋口并切断胶带,完成对垃圾袋的封包。
进一步地,计重装置主要由称量托板、支撑板和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等零部件组成,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支撑板上方,称量托板安装在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受力面的正上方,垃圾置于称量托板上,引起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发生弹性变形,并将变形转化为电信号,传回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容纳舱驱动装置主要由齿轮、齿条、双轴步进电机、传动轴、电机支架、滑轨等零部件组成,滑轨的内轨与容纳舱固连,对容纳舱主要起支承和导向作用,齿条与机身固连,滑轨与齿条平行放置,两片电机支架固定于容纳舱侧面,双轴步进电机固定于两片电机支架之间,双轴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与齿轮连接,双轴步进电机驱动齿轮带动容纳舱在齿条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39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火电厂的视频监视与DCS联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警用侦查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