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7967.X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小柳津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7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张洋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模块 | ||
本申请案享有2012年6月2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案第2012-143333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日本专利申请案的全部内容援引于本申请案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发光模块(light emitting module)。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了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省电的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作为照明装置。包括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例如与以往的白炽灯泡等相比较,能够以更少的消耗电力来获得更高的亮度或照度。
此处,包括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有时在发光模块上,搭载有发光色不同的多种发光元件。在此情况下,从照明装置输出的光是分别从搭载于发光模块的多种发光元件输出的光经混合而成的光。换句话说,从照明装置输出的光的发光色是对多种发光元件各自的发光色进行混合而成的颜色。
然而,对于所述的以往技术而言,多种发光元件各自所输出的光的输出平衡(balance)有时会发生变化。例如,若搭载于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的温度特性不同,则来自各个发光元件的光输出的平衡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即,若多种发光元件各自的温度特性不同,则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的变化会随着温度上升而逐渐变得不同。结果,若发光元件的温度上升,则发光元件各自的发光量会分别以不同的变化量而发生变化,结果,从发光模块输出的光输出的平衡会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包括:基板;第一发光元件,连接于所述基板;以及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相比较,相对于温度变化的发光效率的变化率更大,且利用第二连接构造而连接于所述基板,该第二连接构造的散热性高于第一连接构造的散热性,该第一连接构造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基板予以连接。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发光模块及照明装置产生如下的有利的效果,即,能够抑制多种发光元件各自所输出的光的输出平衡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照明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安装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照明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电气配线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中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色的反射的图。
图6是表示发光模块的构造的一例的图,该一例表示将发光元件连接于基板的情况,该发光元件在下部包括两个电极。
图7是表示发光模块的构造的一例的图,该一例表示将发光元件连接于基板的情况,该发光元件在上表面包括一个借由接合线而与其他构件连接的电极,在下部包括一个电极。
图8是表示发光模块的构造的一例的图,该一例表示将发光元件连接于基板的情况,该发光元件在上表面包括两个借由接合线而与其他构件连接的电极。
图9是表示发光元件中的温度与发光效率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基板
2a:蓝色LED/第一发光元件
2b~2c:蓝色LED
3a~3c、5a~5c:密封部
4a:红色LED/第二发光元件
4b~4c:红色LED
6a~6c、8a~8c:配线
6a-1、6b-1、6c-1、8a-1、8b-1、8c-1:电极
9a-1、9a-2、9b-1、9b-2、9c-1、9c-2、25:接合线
10a~10c:发光模块
11:本体
11a:凹部
12a:灯头构件
12b:金属眼部
13:外罩
14:控制部
14a、14b:电气配线
14a-1、14b-1:电极接合部
15a、15b:固定构件
20:发光元件
21:配线图案
22:连接部
23:反射框
24:密封树脂
100a~100c:照明装置
A:箭头
B-B:剖面
D1:距离
D2: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7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