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7686.4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直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的车辆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正在普及。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中,用于使电动机运转的电池单元通常安装在车辆后部处的车辆内部或车辆外部。然而,当电池单元安装在车辆后部处的车辆内部时,可能存在用于容纳行李的空间减小或者遮挡后方视野的情况。另一方面,当电池单元安装在车辆后部处的车辆外部时,必须确保最小的道路间隙,因此,电池单元的各电池胞需要以平面配置设置在很宽的范围,这可导致妨碍诸如悬架等其它部件。
在这方面,作为与电池单元的安装有关的传统技术,公开有专利文献1至3。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技术:向下敞开的U形截面的突出部设置在地板的中央,并且容纳电池的电池箱装配到该突出部。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技术:在中地板横梁和后地板横梁之间延伸的开口形成在后地板的前半部分处,然后构成电池容纳箱的下半部分的箱状电池安放底座落在该开口中,并且整个外围焊接接合到该开口。专利文献3公开了以下技术:包括上壁和由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构成的外围侧壁并且形成为扁平的矩形箱的第二地板面板穿过第一地板面板的开口延伸而设置,该外围侧壁接合并固定到凸缘,第二地板面板在第一地板面板的上面和下面突出,并且第二地板面板的内部被用作燃料电池单元容纳部。
另外,如专利文献4和5中所述,车辆后部的底部通常设置有牵引钩,用于牵引等。当载荷作用于该牵引钩时,应力经由连结该牵引钩的点传送并分散到车辆的各个部分。作用于车辆的脆弱区域的大的应力或者不良的传输和分散效率可导致变形和损坏。因此,鉴于这些问题,必须将牵引钩的组装位置设置在能够确保足够耐久性的位置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48-26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01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60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18024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1160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地板面板变形或者设置新的构件以利用专利文献1至3中公开的技术安装电池单元时,仍需要再次考虑牵引钩的组装位置。然而,即使在采用这种车辆结构以安装电池单元的情况下,也还没有根据车辆结构设定牵引钩的组装位置的实例。注意,专利文献4和5不包含它们意图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任何描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允许将牵引钩适当地组装在安装有电池单元的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中的车辆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代表性配置是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的车辆结构,包括:单元固定框架,其用作围绕并支撑用于使电动机运转的电池单元的框架状构件,所述单元固定框架将所述电池单元固定到所述车辆的地板;下垂构件,其从所述单元固定框架的后端附近下垂;以及牵引钩,其连结到所述下垂构件。
利用上述配置,可以利用所述单元固定框架适当地安装电池单元。此外,牵引钩经由所述下垂构件连结到用于将电池单元固定到车辆地板的单元固定框架。由于所述单元固定框架是将电池单元固定到车辆地板的构件并且由于其功能而被形成具有大于或等于预定水平的强度,所以它以适于传送和分散来自牵引钩的应力的构件的方式操作。注意,由于牵引钩不直接装配到所述单元固定框架而是经由所述下垂构件装配到所述单元固定框架,所以还可以在过大的载荷作用于牵引钩的情况下防止所述单元固定框架破裂。
优选地,所述单元固定框架的至少一部分连结到构成所述车辆的骨架的骨架构件。利用该配置,所述单元固定框架连结到具有高强度的骨架构件,因此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传送和分散来自牵引钩的应力。
优选地,所述下垂构件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向构件,所述牵引钩连结在所述横向构件的中心;以及端部连接构件,其从所述横向构件的两端向车辆的前方且上方延伸,并且连接到所述单元固定框架。利用该配置,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传送和分散来自牵引钩的应力。
优选地,所述下垂构件进一步包括中心连接构件,其从所述横向构件的中心附近向上方延伸并且连接到所述单元固定框架。利用该配置,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传送和分散来自牵引钩的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76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破碎机进出料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多时相瓦片数据集组织和游程编码索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