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式单芯片集成数字微加速度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6902.3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6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郭涛;鲍爱达;马喜宏;杨卫;李杰;张晓明;石云波;徐香菊;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15/12 | 分类号: | G01P15/1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芯片 集成 数字 加速度计 | ||
1.一种阵列式单芯片集成数字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单晶硅材料的结构层(2);所述结构层(2)分为左右两部分,结构层(2)右面的上下两部分分别集成有不同量程的第一压阻式加速度计单元(21)和第二压阻式加速度计单元(22);结构层(2)左面集成有对第一、二压阻式加速度计单元(21、22)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的CMOS电路;所述第一压阻式加速度计单元(21)包括置于结构层(2)内的第一质量块(212),所述第一质量块(212)通过四个第一固支梁(211)与结构层(2)一体构成;所述四个第一固支梁(211)上分别设有阻值相等、连接成惠斯通电桥的压敏电阻(20);所述第二压阻式加速度计单元(22)包括置于结构层(2)内的第二质量块(222),所述第二质量块(222)通过四个第二固支梁(221)与结构层(2)一体构成;所述四个第二固支梁(221)上分别设有阻值相等、连接成惠斯通电桥的压敏电阻(20);所述惠斯通电桥分别接入所述CMOS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单芯片集成数字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结构层(2)上面、单晶硅材料的盖板(1)和置于结构层(2)下面的玻璃层(3);所述盖板(1)的内侧面上与第一质量块(212)和第二质量块(222)相对应的地方设有凹面;所述第一质量块(212)和第二质量块(222)的厚度均小于结构层(2)的厚度、且第一质量块(212)和第二质量块(222)对应的玻璃层(3)上分别设有金属电极(31);所述玻璃层(3)上设有两个压焊点(33),所述金属电极(31)分别通过金属引线(32)与相应的压焊点(33)连接;所述结构层(2)的下面对应于玻璃层上的金属引线(32)和压焊点(33)的地方设有相应的槽(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式单芯片集成数字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通过硅-硅直接键合工艺置于结构层(2)上面,所述玻璃层(3)通过硅-玻璃静电键合工艺置于结构层(2)下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阵列式单芯片集成数字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第一固支梁(211)横向对称分布于第一质量块(212)的两个相对侧面;所述四个第二固支梁(221)分别分布于第二质量块(222)的四个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式单芯片集成数字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阻式加速度计单元(21)的量程为10g,所述第一固支梁(211)的规格是:梁长700um、梁宽80um、梁厚20um,所述第一质量块(212)的规格是:长2000um、宽1200um、厚395um;所述第二压阻式加速度计单元(22)的量程为10000g,所述第二固支梁(221)的规格是:梁长800um、梁宽1000um、梁厚20um,所述第二质量块(222)的规格是:长1000um、宽1000um、厚395um;所述盖板(1)的规格是:长10000um、宽10000um、高320um,盖板(1)内侧面上的凹面的规格是:长8000um、宽8000um、深50u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式单芯片集成数字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块(212)在其左右两面分别延伸出增加的部分而呈十字结构,所述增加的部分的规格是:长1240um、宽500um、厚395u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式单芯片集成数字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固支梁(21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压敏电阻(2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式单芯片集成数字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固支梁(21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压敏电阻(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式单芯片集成数字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CMOS电路的第一级采用低噪声低失调前端运算放大器,第二级采用有源低通滤波电路,第三级采用低噪声高增益运算放大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阵列式单芯片集成数字微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CMOS电路通过CMOS集成电路工艺集成在结构层(2)上;所述第一压阻式加速度计单元(21)和第二压阻式加速度计单元(22)通过硅微机械加工技术集成在结构层(2)上;所述压敏电阻(20)通过离子注入方法制作在第一固支梁(211)和第二固支梁(22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69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口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轨道车辆转臂定位装置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