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阶段神经网络下的盲波束形成装置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31393.5 | 申请日: | 2012-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8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 发明(设计)人: | 何宏;李涛;张志宏;徐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天麓律师事务所 12212 | 代理人: | 王里歌 |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阶段 神经网络 波束 形成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领域和盲波束形成领域,尤其是一种双阶段神经网络下的盲波束形成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二)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中使用智能天线技术能够使信道容量提高。在智能天线技术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实时地实现波束赋形。只有解决了该任务后才能实现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算法。智能天线能够自适应的判断多信源的数量和方向,并跟踪到期望信号,然后可以在下行链路中通过波束赋形算法对发射的波束在期望信号方向产生最大增益,在干扰方向产生较深的零陷。
在波束赋形的过程中,信号或信道的性质是未知的且不需要发射训练信号或者知道阵列方向向量等先验知识,则称之为盲波束形成。在智能天线的接收端,收到的信号往往是多径信号,信号源数量往往大于阵列元数量。这样对盲波束形成算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M阵元的直线天线阵中,设来自空间有K(K<M)个窄带信号,这些窄带信号的频率在ω0附近,入射角度为{θ1,θ2,θ3,…, θK}:
公式1:
i=1,2,…,M
其中,sm(t)是第m个信号源,干扰信号为er(t),ni(t)是第i个阵元接收到的零均值的高斯白噪声,λ是载波波长,d是阵元间隔。也可以将公式一表达为矩阵的形式:
公式2: X(t)=AS(t)+AEe(t)+N(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1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