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阶段神经网络下的盲波束形成装置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31393.5 | 申请日: | 2012-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8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 发明(设计)人: | 何宏;李涛;张志宏;徐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天麓律师事务所 12212 | 代理人: | 王里歌 |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阶段 神经网络 波束 形成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双阶段神经网络下的盲波束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信号预处理器、双阶段神经网络信号处理模块和信号后处理模块;其中,所述信号预处理器的输入端接收来自天线阵列并经过A/D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其输出端连接双阶段神经网络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双阶段神经网络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后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信号后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最佳权值向量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阶段神经网络下的盲波束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阶段神经网络信号处理模块由不少于2个PNN单元的第一阶段子概率神经网络模块和由与第一阶段PNN单元数量相同的GRNN单元的第二阶段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块构成;其中,所述的第一阶段子概率神经网络模块中的PNN单元的输入端通过总线与信号与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二阶段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块中的GRNN单元的输入端呈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阶段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块中的GRNN单元的输入端通过总线与信号与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通过总线与信号后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双阶段神经网络下的盲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①天线阵列接收从0°到180°的信号源,当接收到某信号源入射至天线时,天线将接收到的信号向量X(t)输入至信号预处理模块,以获取信号的自相关矩阵RXX,并提取自相关矩阵RXX的上三角元素,并将每个元素按照实部和虚部分成两个元素,形成形成维数为M×(M-1)的新向量b ,然后再将b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②将步骤①中获得的z向量输入至第一阶段子概率神经网络模块中;该网络模块中的各个PNN单元将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判决,即:若入射至天线的信号源在其对应的扇区内,则该扇区对应的PNN单元输出为“1”;否则,输出“0”,将此信号传送给第二阶段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块,若为“1”信号则第二阶段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块被启动,也就是说第一阶段的PNN单元的输出为“1”时,第二阶段与其相对应的GRNN单元才会工作;
③将步骤①中所产生的z向量和步骤②中所产生的0/1信号输入至第二阶段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块;被激活的GRNN单元对z向量进行处理,产生权值向量W0;
④信号后处理模块完成由权值向量W0到最优权值Wopt的映射,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139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