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辆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0461.6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1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T·沃尔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8 | 分类号: | B60K11/08;B62D35/00;F01P11/10;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邵静玥;杨勇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辆 冷却 装置 | ||
1.一种用于具有内燃发动机的机动车辆的冷却装置,该内燃发动机被安排在车身的后部区域中并且该冷却装置具有安排在后扰流器之下的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增压空气冷却器(6)被固定地安排在形成于该车身(3)的后部区域(2)中的一个空气导流通道(7)中,并且借助于从该车身(3)展开的一个后扰流器(5),冷却器流入空气(L)从该后扰流器(5)的上游的车辆上侧(10)经由一个引入开口(12)引导进入该空气导流通道(7)中,并且冷却器流出空气(L1)经由一个流出空气喷嘴(15)的后侧出口开口(11)引导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该后扰流器(5)开始,形成了一个形成该空气导流通道(7)的上部空气引导壁(8),并且与所述壁相对,由该车身(3)形成一个另外的下部空气引导壁(9),并且该空气导流通道(7)以一种近似弧形的方式从该车身(3)的上侧(10)上的引入开口(12)延伸向下至一个下部后侧出口开口(1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增压空气冷却器(6)在该空气导流通道(7)内部被安排在相对于一个水平面(x-x)延伸的一个倾斜面(y-y)中,并且该冷却器(6)的一个空气出口侧(14)与该流出空气喷嘴(15)相邻接,该流出空气喷嘴从该增压空气冷却器(6)至该出口开口(11)连续地变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出空气喷嘴(15)被安排在该增压空气冷却器(6)的下游的水平面(x-x)中,其方式为使得该冷却器流出空气(L1)能够在一个近似水平定向的壁(9a)与该流出空气喷嘴(15)的一个末端部分(8a)之间与该车辆(1)的道路(17)水平地排出。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收回该后扰流器(5),该冷却器流入空气(L)能够被引导通过在该后扰流器(5)的一个扰流器板(5a)之下的该车辆(1)的后盖(16)中的多个可透气的成型结构,并且能够被送入到该增压空气冷却器(6)并且能够经由该流出空气喷嘴(15)被向外导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未经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046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