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式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7759.1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0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豪;章钧;范己文;陈德铭;卓恩宗;张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艳杰;张浴月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式触控 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显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光学式触控面板及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将触控面板(touch panel)整合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不但可让使用者进行便利、快速的输入,且可提供互动的存取功能,因此已逐渐应用于一些便携电子装置中,例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笔记本电脑。
目前,有技术通过在液晶显示器的像素阵列(pixel array)中嵌入光感测元件来实现触控与显示功能的整合。具体而言,触控感应方式为背光模块提供的感应光源(诸如红外光)会穿过显示器,再经由反射物(诸如手指)反射至光感测元件。如此,通过光感测元件在照光下因产生光电流所造成的压降来判定是否有触碰事件的发生。
然而,由于光感测元件与读取电路是位于液晶显示器的像素阵列侧,因此会压缩像素阵列侧的透光区面积,导致显示器的穿透率降低。在此状况下,背光模块必须提供更高的功率才可以达到相同的感应信号,导致需耗费更多的电力,此外,由于光感测元件的解析力(resolution)受限于显示器的解析力,故难以将光感测元件的解析力提升成大于显示器的解析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式触控面板,具有较佳的穿透率与触控灵敏度。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光学式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制作上述光学式触控面板。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开口率,且其中感测元件具有较佳的解析度。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制作上述光学式触控面板。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式触控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红外光滤光层、第一图案化导电层、第一介电层、通道层、第二图案化导电层、透明电极、第二介电层、红外光感测层以及图案化遮光导电层。第一基板具有内表面。红外光滤光层配置于基板的内表面上。第一图案化导电层包括至少一栅极以及至少一条与栅极连接的扫描线,其中栅极与扫描线位于基板的内表面上。第一介电层配置于基板上,以覆盖栅极、扫描线。通道层配置于第一介电层上,且位于栅极上方。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包括至少一源极与至少一漏极,分别位于通道层的两侧,且电性连接通道层。透明电极配置于红外光滤光层上,电性连接源极与漏极其中之一。第二介电层覆盖第二图案化导电层以及部分透明电极。红外光感测层配置于透明电极上。图案化遮光导电层包括感测电极与遮光电极,感测电极配置于红外光感测层上,遮光电极配置于第二介电层上,且对准通道层。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光学式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于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红外光滤光层。于基板上形成第一图案化导电层,包括至少一栅极以及至少一条与栅极连接的扫描线,其中栅极与扫描线位于基板的内表面上。于基板上形成第一介电层,以覆盖栅极、扫描线。于第一介电层上形成通道层,其中通道层位于栅极上方。于基板上形成第二图案化导电层,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包括至少一源极与至少一漏极,分别位于通道层的两侧,且电性连接通道层。于红外光滤光层上形成透明电极,电性连接源极与漏极其中之一。于基板上形成第二介电层,覆盖第二图案化导电层以及部分透明电极。于透明电极上形成红外光感测层。于基板上形成图案化遮光导电层,包括感测电极与遮光电极,感测电极配置于红外光感测层上,遮光电极配置于第二介电层上,且对准通道层。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红外光滤光层、第一图案化导电层、第一介电层、通道层、第二图案化导电层、透明电极、第二介电层、红外光感测层、图案化遮光导电层、第二基板以及显示介质层。第一基板具有内表面。红外光滤光层配置于基板的内表面上。第一图案化导电层包括至少一栅极以及至少一条与栅极连接的扫描线,其中栅极与扫描线位于基板的内表面上。第一介电层配置于基板上,以覆盖栅极、扫描线。通道层配置于第一介电层上,且位于栅极上方。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包括至少一源极与至少一漏极,分别位于通道层的两侧,且电性连接通道层。透明电极配置于红外光滤光层上,电性连接源极与漏极其中之一。第二介电层覆盖第二图案化导电层以及部分透明电极。红外光感测层配置于透明电极上。图案化遮光导电层包括感测电极与遮光电极,感测电极配置于红外光感测层上,遮光电极配置于第二介电层上,且对准通道层。第二基板跟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第二基板面向第一基板的内表面。显示介质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77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