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23070.1 申请日: 2012-09-05
公开(公告)号: CN102783532A 公开(公告)日: 2012-11-21
发明(设计)人: 魏贵林 申请(专利权)人: 安溪中闽魏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A23F3/08
代理公司: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代理人: 洪渊源
地址: 362400 福建***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乌龙 红茶 制作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茶叶的制作工艺,具体的说是指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在茶叶生产加工中,夏暑季节茶资源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如果充分利用夏暑季节茶资源一直是茶行业的关注焦点。

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夏暑茶鲜叶中酯型儿花素、花青素及青嗅味物质增加,能够形成乌龙茶良好香气的萜烯类物质及具有幽雅香气的紫罗酮等明显减少,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传统的制作夏茶工艺一般是采用春茶或者秋茶的制作工艺,其工艺流程为:采青→晾青→做青→揉捻→包揉→烘焙→成品,其中做青阶段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奠定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做青一般是摇青,摊青的反复过程。传统工艺制茶工艺尽管在做青阶段采用了空调、低温做法,使得夏暑乌龙茶的品质有所提高,但是相对于春茶、秋茶其品质差距仍然较大,消费者对空调做青的乌龙茶接受度不高,传统工艺制茶工艺很难改变夏茶中能够形成乌龙茶良好香气的萜烯类物质及具有幽雅香气的紫罗酮的含量,更难以去除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等的含量,因此所制作出的夏茶不受消费者欢迎,企业加工夏暑茶赢利低,进而导致夏暑季节茶资源闲置、浪费。

近年来红茶消费渐热,就红茶市场而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还很大,潜力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是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夏茶香气低淡、滋味苦涩、品质较差以及赢利低等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采青→晒青→晾青→摇青→静置→烘香→揉捻→发酵→烘干→成品,所述烘香是将茶叶均铺在筛子上,厚度为3-4cm,把筛子放入温度为38-42℃的烘箱,时间为1.5-2h;所述发酵是将茶叶装入发酵篮内,厚度20-25cm,把发酵篮置于发酵室内,发酵室内温度26-32℃,相对湿度60-80%,发酵时间8-10h。

所述发酵篮内的茶叶中间挖设有发酵洞,高度为13-17cm。

所述摇青为将茶叶放入摇青机内,时间为1-2min,摇青机的摇速为15-30r/min。

所述采青为采摘乌龙茶树的鲜叶,留下鲜叶的一芽、二叶及三叶。

所述晒青是将茶叶摊开,并控制摊叶的厚度为2-4cm之间,在阳光下晒青0.4-0.6h,期间翻动2-3次。

所述晾青是在室内把茶叶摊晾15-20min,厚度为5-10cm。

所述静置是将茶叶在摊开在筛子上,摊叶厚2-3cm,把筛子放置于温度为18-22℃空调间内静置,时间为5-6h。

所述揉捻是将茶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时间0.5-1h。

所述揉捻机的工作顺序为轻揉10-15min,重揉10-30min,轻揉10-15min。

所述烘干是将茶叶在摊开在筛子上,厚度为1-2cm,把筛子放入烘箱烘干,温度为75-85℃,烘干时间为2-2.5h。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本发明采用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制作,融合了乌龙茶做青工艺与红茶发酵工艺而形成风味独特的茶叶新品,集红茶的甘醇与乌龙茶的花果香于一体,色泽墨绿、汤色红亮透明、花香显露、口感甘滑、回味幽长、持久耐泡。

    二,本发明充分利用夏暑茶鲜叶资源,避免浪费;直接解决了夏茶资源浪费闲置,加工夏茶盈利低等难题;同时满足市场上红茶消费需求,抢占红茶先机。

    三,本发明充分考虑原料茶青的生化特征,相对于传统的制茶工艺,采用先烘香,不仅除去了茶叶青气,缩短揉捻的时间,使得能够形成乌龙茶良好香气的萜烯类物质及具有幽雅香气的紫罗酮等花香型香气物质进行丰富的、足够的转化,花香显露,拥有乌龙茶的花果香,同时保存了茶条的完整性,茶叶的外形也更为好看;后发酵,更好的促进茶青内含物花青素、咖啡因转化为茶红素、茶黄素等,并使酚氨(茶多酚)比大小得当,充分展现红茶滋味甘醇的品质特征。

    四,本发明采摘工作避开了春茶采摘的用工高峰,又充分利用了茶青资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溪中闽魏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溪中闽魏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30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