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梁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2006.1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9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芳;何明松;付友波;李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1/00 | 分类号: | B64D41/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辅助 动力装置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梁。
背景技术
辅助动力装置(APU)的实质是一台燃气涡轮发动机。在现代飞机设计中,现代化的大、中型客机上,辅助动力装置是保证发动机空中停车后再启动的主要装备,它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现代飞机设计时,将辅助动力装置放置在哪里,要综合考虑其燃气出口不能对机身和周围系统造成危害,对温度敏感的系统应远离辅助动力装置舱,其自身和它的进排气口均应远离客舱和座舱以减少噪声等诸多因素,一般将辅助动力装置安装在飞机的尾部。
从安全和声学角度出发,现代大多数飞机设计时将辅助动力装置安装在机身尾段内。目前许多飞机根据其辅助动力装置自身的连接要求,多采用壁挂式结构安装,在机体承力安装面上设计连接构件与辅助动力装置相连接,此种连接形式对结构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某型机研制时为满足辅助动力装置系统的安装要求,根据辅助动力装置挂点的分布情况,设计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吊挂式安装梁非常必要,且应保证载荷的传递及飞机的平衡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飞机结构的稳定性有影响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梁。
所述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梁位于飞机水平基准线以上,该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梁上表面为水平面,并且该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梁上表面距所述飞机水平基准线930㎜;所述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梁的外侧表面有弧度,该弧度与飞机机身蒙皮的弧度相吻合;
所述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梁包括2根纵梁、2根横梁、连接角片、连接板、第一连接接头、第二连接接头、吊耳接头和T形板,其中,两根对称分布的纵梁和两根横梁组成框架结构;纵梁上铆接有两组角形的连接板;纵梁的长度满足被吊装的辅助动力装置所处舱段处三个加强框之间的长度;
在所述纵梁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接头,在所述纵梁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二连接接头;在2根纵梁的下表面均固定有多个T形板;
在连接板上有多个连接角片;各连接角片中的一个连接面分别固定在纵梁的上表面,各连接角片中的另一个连接面分别固定在机身隔框的侧表面上;
在各纵梁的下表面固定有一对吊耳接头,并且位于各纵梁上的吊耳接头相互对称;在各横梁的下表面亦分别固定有一个吊耳接头;通过所述吊耳接头将辅助动力装置吊装在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梁上;
拉杆的一端与吊耳接头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辅助动力装置的挂件铰接;纵梁与横梁上的6个吊耳接头通过拉杆形成了机身左侧连接支承点、机身右侧连接支承点和后连接支承点。
所述机身左侧连接支承点是由与位于机身左侧纵梁上的两个吊耳接头铰接的拉杆组合而成;所述机身右侧连接支承点是由位于机身右侧纵梁上的两个吊耳接头铰接的拉杆与位于前横梁上的吊耳接头铰接的拉杆组合而成;所述后连接支承点是由与后横梁上的吊耳接头形成。
纵梁为槽形件;在纵梁的槽内分布有多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数量与被吊装的辅助动力装置所处舱段内飞机机身隔框的数量相同。
所述每组连接板均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并且各连接板弯折的角度与飞机机身蒙皮的弧度吻合;所述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长度与纵梁的长度相同;组合时,将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水平板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在该纵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纵梁的槽底面位于纵梁的内侧,使2个纵梁的槽底面相对应。
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第二连接接头均为盒形件,在第一连接接头和第二连接接头的端面有端板,该端板上分布有连接孔。
所述各T形板的水平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纵梁的下表面,所述各T形板的垂直板分别固定在机身隔框的侧表面上。
本发明涉及飞机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既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又满足辅助动力装置安装使用的安装梁。
本发明的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梁,由两根左、右对称的纵梁和两根横梁组成的“井”字形框架结构,是某型机机身尾段的主要纵向受力构件之一。纵梁是由槽形件、两个连接板铆接而成的组合梁,横梁则选用“工”字型材制成。为了提高安装梁的整体刚度,在纵梁内部与中间隔框连接处布置有加强板,同时对蒙皮起支承作用。为了便于纵梁与周边普通隔框的连接,连接板上加装了连接角片和T形板,保证了传力路线的直接、连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2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ERCC1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
- 下一篇:电雕版雕刻机的头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