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于直接组织接触的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0563.X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1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D.格鲁尼沃尔德;M.巴尔-塔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祐祥 |
地址: | 以色列*** | 国省代码: | 以色列;I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于 直接 组织 接触 导管 | ||
1.一种导管,其包括:
细长主体;
远侧电极组件,所述远侧电极组件包括
具有配置有内室的外壳的电极,所述外壳具有限定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的壁,所述远侧部分的所述壁具有至少一个小孔;
延伸过在所述近侧部分和所述远侧部分之间的所述内室的微元件,所述微元件具有接纳在所述至少一个小孔中的远端,所述远端至少与所述壁的外表面共同延伸;以及
控制手柄,
其中所述微元件包括具有管腔和至少一根延伸过所述管腔的线的配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室适于接纳流体,并且所述室具有被构造为允许流体从所述室的内部流到所述室的外部的多个冲洗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微元件的所述远端包括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壁外部的暴露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微元件包括位于其远端的微电极元件并且所述至少一根线与所述微电极元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微元件具有至少两根适于温度感测的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还包括多个微元件,所述多个微元件的每一个均具有远端,其中所述微元件的所述远端绕所述电极的纵向轴线呈放射状设置在所述电极的所述远侧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多个为在约两个到六个之间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多个为三个。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多个为六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还包括被构造为用于阻抗感测的第一多个第一微元件和被构造为用于温度感测的第二多个第二微元件,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微元件具有封装微电极和导线的配管;并且
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微元件具有封装一对被构造为用于温度感测的线的配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微元件的远端绕所述电极的纵向轴线沿所述外壳的所述远侧部分的圆周呈放射状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二微元件的远端也沿所述圆周呈放射状设置并且散置在所述第一微元件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二微元件的所述远端绕所述电极的所述纵向轴线沿所述外壳的所述远侧部分的不同圆周呈放射状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暴露部分以一角度延伸,所述角度具有远侧部件和相对于所述电极的所述纵向轴线的径向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暴露部分的长度在约0.2mm和1.0mm之间的范围内。
1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暴露部分具有能够在组织中形成微凹陷而不破坏所述组织的防止损伤的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微元件包括:
具有管腔的导向管;
一对温度感测线,所述一对温度感测线具有涂敷到所述温度感测线的远侧部分的导电涂层;以及
连接到所述涂层的导线,
其中所述温度感测线和导线延伸过所述管腔。
18. 一种导管,其包括:
细长主体;
远侧电极组件,所述远侧电极组件包括
具有配置有内室的外壳的电极,所述外壳具有限定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的壁,所述远侧部分的所述壁具有多个小孔;
延伸过在所述近侧部分和所述远侧部分之间的所述内室的公共的多个微元件,每个微元件具有被接纳在相应小孔中的远端,所述远端具有在所述外壳之外的暴露部分;以及
控制手柄,
其中每个微元件包括具有管腔和至少一根延伸过所述管腔的线的配管。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多个微元件包括第一组第一微元件和第二组第二微元件,其中
每个所述第一微元件具有含管腔的导向管和位于所述管腔内的微电极和导线;
每个所述第二微元件具有含管腔的导向管和一对延伸过所述管腔的温度感测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暴露部分以相对于所述电极的纵向轴线的角度延伸,所述角度具有至少一个远侧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未经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056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