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性能共聚糊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0850.2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7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高素英;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4/06 | 分类号: | C08F214/06;C08F218/08;C08F2/38;C08F2/1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性能 共聚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通过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微悬浮共聚合方法并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分子量调节剂制备一种具有高性能共聚糊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聚氯乙烯(PVC)糊树脂的一些新的消费领域如一次性PVC手套、涂层布、汽车塑溶胶、印花油墨、保护涂层等的消费量逐年递增。随着应用领域逐步扩展,对于PVC糊树脂后加工性能要求日益提升。目前我国现有PVC糊树脂牌号基本是均聚糊树脂,只有一种共聚糊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糊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糊树脂与氯乙烯均聚糊树脂相比,由于聚氯乙烯分子中嵌入了醋酸乙烯酯分子,由均一的-[-CH2-CHCl-]-n变为-[-CH2-CHCl-]-n-[-CH2-CHCOOCH3-]-m,存在于共聚物中的氯乙烯链段紧密堆积遭到了破坏,减弱了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分子的极性,降低了分子间的引力,而使其性能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糊树脂比相似分子量的氯乙烯均聚糊树脂具有较低凝胶温度及熔融温度,具有加工温度较低、加工速度快、加工流动性好、弹性好等优点。另一方面,醋酸乙烯酯分子中酯基的引入,可提高增塑剂对树脂的溶解速度,增加树脂与各种粘合基材的粘合力。目前的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糊树脂产品存在着强度不足的缺陷,不能满足高弹性高强度手套,耐磨汽车塑溶胶、印花油墨、地毯背衬粘结剂、保护涂层等市场的性能需要。市场急需一种同时具有高强度与高弹性的糊树脂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微悬浮共聚合方法并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分子量调节剂,经微悬浮共聚合得到胶乳平均粒径为0.3-2μm,产品醋酸乙烯酯含量为3-19%,平均聚合度为1400-2300的共聚糊树脂,制备出一种具有高性能的糊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下述单体的化学组成及其重量份数配比范围:第一单体氯乙烯69~95份、第二单体醋酸乙烯酯5~31份,乳化剂为单体用量的0.4~6.0份,油溶性复合引发剂为单体用量的0.005~0.050份,分子量调节剂为单体用量的0.02~1.3份,纯水为单体用量的80~200份;
乳化剂为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助分散剂的结合;所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油醇硫酸钠盐、十二醇硫酸钠、十六醇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所述的助分散剂为:C12-26脂肪醇、十四酸、十二酸、硬脂酸;
油溶性复合引发剂为一种偶氮类与一种过氧化物类引发剂的结合;其中偶氮类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物为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乙基酯、乙氧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
分子量调节剂为一种含有双烯或多烯反应官能团的物质,常用调节剂为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马来酸二烯丙酯(DAM)和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上述比例范围取氯乙烯单体、醋酸乙烯酯单体、纯水、乳化剂、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送入分散罐,经分散机边分散边加料,使之形成微细液滴,加料分散时间35~80分钟,加料结束后向聚合釜充氮,使釜内压力在原釜压的基础上增加0.1 MPa,升温至45~55℃在油溶性引发剂的作用下,开始引发聚合反应;当釜内压力下降了0.2 MPa以上时,判断为聚合结束,然后进行自压回收,釜压为0.1 MPa时开始强制回收,当釜内压力降至-0.05 MPa时结束;胶乳打入放料罐,经喷雾干燥器干燥、粉碎机粉碎及布袋过滤器后,进入料仓包装即为本发明成品;
乳化剂一般使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油醇硫酸钠盐、十二醇硫酸钠、十六醇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等;其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2~3.5%重量份数。乳化剂体系中使用的高级醇和高级脂肪酸等作为助分散剂(高级脂肪醇为:C12-26脂肪醇,高级脂肪酸为:十二酸、十四酸、硬脂酸),其目的在于降低氯乙烯与水的界面张力,使细小的分散液滴在聚合过程中有效地保持液滴的稳定性,不发生聚集与分层,在形成聚合物的胶乳后又可使其保持稳定。但碳原子数8以下的分散液的稳定效果不佳;宜选择碳原子数8以上的,其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2~2.5%重量份数,最好选用0.6~1.5%的重量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0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冶金级单晶以及类单晶硅的绒面制备方法
- 下一篇:喷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