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氧化锌薄膜的丙酮蒸汽气敏传感元件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8812.3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8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平;陈翠欣;杨帆;张炳强;潘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4 | 分类号: | C23C14/34;C23C14/08;G01N27/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仝林叶 |
地址: | 30013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氧化锌 薄膜 丙酮 蒸汽 传感 元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气体传感元件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选择性的氧化锌(ZnO)薄膜型丙酮蒸汽气敏传感元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敏元件是气体传感器的核心部件,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气体传感器的优劣。目前市场上有对有机气体均敏感的广谱型气体传感元件,但无仅对丙酮敏感的气敏元件。例如天津费加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TGS822型气体传感元件。查阅其网站上2005年10月公布的技术资料可知,该气敏元件用化学成膜法制备,是氧化锡基薄膜型气敏元件,对酒精和其他的有机溶剂均十分敏感,因此不能在众多的有机蒸气中检测出丙酮的存在与否以及其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未有仅对丙酮敏感的气敏元件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氧化锌薄膜的丙酮蒸汽气敏传感元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基于氧化锌薄膜的丙酮蒸汽气敏传感元件的制备方法,在超高真空多功能射频磁控溅射设备上,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将纯度均为99.99%的Zn靶材放在直流溅射靶上,把清洗好的陶瓷管装在仪器载片上;
(2)载片由进样室送到溅射室,同时抽取溅射室和进样室中的气体时系统中的压强达到了5×10-3-6×10-4pa;
(3)抽完真空后,打开氧气和氩气的气路阀门,向系统中通入这两种气体,其O2:Ar=1:1-2,使系统中压强达到0.2-0.8pa;
(4)通入气体后,给陶瓷管载片加热,温度达到250℃;
(5)最后开始溅射:Zn0靶和载片间电压为300-400V,溅射电流为0.1-0.3A,刚开始要预溅射8-12分钟左右,然后再计时溅射,溅射过程持续20分钟;
(6)溅射完后向真空室充入氮气,达到10-5pa是打开真空室,取出样品。
本发明采用物理成膜法(溅射法)制备气敏元件,所制备出的气敏元件仅对丙酮蒸气有敏感特性,对于其他常见的有机蒸气(如乙醇,甲苯,甲醛,汽油等)基本不敏感,可在众多的混合有机蒸气中,检测出丙酮蒸气的存在与否及其浓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在市售的陶瓷或者石英管上,用本发明所述的溅射方法制备ZnO薄膜,成膜质量好。
(2)采用溅射工艺制备薄膜时,选择本发明的工艺参数,可使气敏元件对丙酮具有选择性,可以抵抗其它有机蒸汽的干扰。
本发明主要用途:检测丙酮蒸汽。在众多混合的有机蒸汽中,可选择性的检测出丙酮蒸汽的存在及其浓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元件的结构;
图2所示为测试电路:
图3所示为气敏元件测试典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射频溅射ZnO薄膜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在陶瓷管外表面上淀积Zn0薄膜。实验前,对陶瓷管用酒精进行清洗。射频磁控溅射的靶材是Zn0,靶与基板之间的距离大约为40mm。反应淀积过程中,氩气(Ar)为溅射气体、氧气(02)为反应气体。
Zn0薄膜在FJL560超高真空磁控溅射仪上制备的。在射频磁控溅射设备上制备的Zn0薄膜及测试过程如下:
(1)将纯度均为99.99%的Zn靶材放在直流溅射靶上,把清洗好的陶瓷管装在仪器载片上,关闭真空室;
(2)溅射前将系统抽为真空,过程如下:启动机械泵,机械泵对磁控溅射室进行抽气,当真空计指针达到1-30Pa时,启动分子泵,利用分子泵对磁控溅射室进行抽真空,直至系统的气压达到5×10-3-6×10-4pa;
(3)抽完真空后,打开氧气和氩气的气路阀门,向系统中通入这两种气体,其02:Ar=1:1,使系统中压强达到0.3pa。
(4)通入气体后,给陶瓷管载片加热,温度达到250℃;
(5)最后开始溅射:Zn靶和载片间电压为300V,溅射电流设置为0.2A;刚开始要预溅射10分钟左右,然后再计时溅射;溅射过程持续20分钟。
(6)溅射完后不能立刻拿出样品,要让系统的温度冷却至室温,然后向真空室充入氮气,达到105Pa时打开真空室取出样品。
(7)用HW-30A型气敏测试仪测定其气敏特性,工作温度选定为1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8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调制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牛仔布经纱丝光染色的工艺及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