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溃缩防脱落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8727.7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7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万题;姜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管柱 溃缩防 脱落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管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溃缩防脱落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溃缩吸能转向系统已逐步应用。在汽车发生剧烈的撞击时,驾驶者往往会因为强烈的停止作用而向前倾,人体的胸部会和方向盘发生碰撞,为了使遭到转向管柱冲击的驾驶者胸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减小,有些汽车把转向管柱设计成在撞击时因遭到外界挤压而发生二到三段的溃缩的形式,以分散一些因撞击由转向管柱传递到人体的冲击力。
目前国内的有些可溃缩转向管柱在转向管柱上还设有调节支架、钢带保持架、吸能钢带、滑脱块,参见图15,其中调节支架和滑脱块注塑连接,该调节支架固定在汽车横梁支架上,调节支架的中间向下凹陷,该凹陷处用来安置转向管柱,从而将转向管柱通过汽车横梁支架固定在汽车横梁上,同时通过调节手柄来实现转向管柱的角度调节功能;滑脱块通过螺栓连接在汽车横梁支架上,在溃缩时滑脱块不动,但滑脱块与调节支架的注塑连接被破坏,使调节支架脱落;吸能钢带一端通过螺栓与滑脱块一起安装在汽车横梁支架上,在溃缩时通过变形来吸能,吸能钢带另一端从钢带保持架中穿过,在转向管柱发生溃缩时,钢带保持架起到导向的作用。这种结构设计较简单,但是只实现了转向管柱的溃缩功能,并无防脱落功能,在溃缩时转向管柱会掉落对驾驶员进一步伤害,该可溃缩转向管柱的频率和刚度都不高,只适用于低端车型。
因此,作为汽车安全很重要的系统之一,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转向管柱不仅需要通过发生溃缩来吸收冲击力,而且还需要在溃缩的同时防脱落,较大程度的减少转向系统对驾驶员的伤害。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国内又出现了可溃缩防脱转向管柱,参见图16,包括溃缩支架、吸能钢带、钢带保持架、调节支架、安装支架、铆钉等。其中,溃缩支架固定在汽车横梁上,同时溃缩支架上设有三条溃缩用长槽孔和钢带保持架孔,三个铆钉的底部分别穿过溃缩支架上的三条长槽孔后连接安装支架,且安装支架的底部焊接调节支架,而调节支架上也设有相应的钢带保持架孔并设有角度调节装置,转向管柱设于调节支架内,吸能钢带的一端穿过钢带保持架后依次穿过调节支架上的钢带保持架孔及安装支架后固定于溃缩支架上的钢带保持架孔内,这种结构在转向管柱溃缩时,溃缩支架保持不动,而包括调节支架、钢带保持架、安装支架、调节机构在内的上管柱总成则沿长槽孔移动,在溃缩时钢带保持架及长槽孔起到导向作用,吸能钢带起到吸能作用。虽然这种结构设计实现了转向管柱的溃缩防脱落功能,但零部件较多、占用空间大,且结构工艺复杂,质量重,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结构改造来减少零部件,并在汽车横梁与转向管柱的短距离空间实现客户要求的溃缩距离,同时加强转向管柱的频率和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溃缩防脱落机构,包括转向管柱、溃缩支架、吸能钢带、调节支架、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钢带的头部向上弯折并设有铆钉孔;所述的溃缩支架为在槽口向下的U形板的左、右两侧板的底部分别设有向外翻折的翼板,左、右两个翼板分别呈前高后低的阶梯状,翼板的后边缘设有向后方开口的“n”形缺口,对应铆钉孔处的U形板的顶板上沿前后向设有长槽孔;所述的调节支架采用槽口向下的另一U形板,另一U形板顶部的水平板上的后部沿左右向设有间隙槽将水平板分隔成前、后水平板,对应长槽孔处的前水平板上设有钢带铆钉孔,且后水平板向下凹陷,前水平板与后水平板在水平面上的落差形成落差间隙,另一U形板的左、右两个侧板之间设有角度调节装置,另一U形板的左、右两个侧板的下半部分别向后延伸形成延伸板,左、右两个延伸板的顶部分别向左、右两侧翻折形成翻边,转向管柱从另一U形板的U形槽内穿过,且转向管柱位于角度调节装置的上方;溃缩支架的U形板的前侧底部嵌套在调节支架的水平板上,铆钉的杆部依次穿过吸能钢带的头部的铆钉孔、溃缩支架的长槽孔后固定于调节支架的钢带铆钉孔内,吸能钢带的弯折处绕过溃缩支架的前侧边及调节支架的前水平板的前侧边,吸能钢带的尾端穿过前水平板与后水平板之间的落差间隙,另一铆钉的底部穿过“n”形缺口后固定于调节支架的翻边上。
吸能钢带的头部的宽度大于吸能钢带其余部位的宽度,所述的铆钉孔沿吸能钢带的头部的左右向至少设两个。
调节支架的两个翻边的高度低于调节支架的后水平板。
所述的溃缩支架的前侧面位于同一垂直面上,溃缩支架的U形板的顶板的后侧长于翼板的后侧,U形板的左、右侧板的后侧边呈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8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盘式电机上的分体式改进型转子框架
- 下一篇:一种转子磁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