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片级LED封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06275.9 | 申请日: | 2012-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2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陈栋;赖志明;陈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62 | 分类号: | H01L33/62;H01L33/6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然 |
| 地址: | 214429 江苏省无锡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片级 led 封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片级芯片封装方法,属于半导体芯片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其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液晶背光板、控制面板、闪光装置等领域。
LED(发光二极管)由P-N结组成。目前,LED封装主要以单颗芯片通过打线(即引线键合方式)和倒装键合的方式进行,存在以下不足:
1)引线键合式封装
引线的位置会遮掉并损失光强,引线键合方式封装的散热基座都在芯片背部,散热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高亮度的LED,引线键合方式封装的封装尺寸相对较大,不利于其在便携式产品中的应用。其次,单颗芯片的封装形式生产效率低,产品一致性难以保证,导致产品的测试结果分类较多,影响工厂的产品实际输出。
2)贴装式圆片级LED封装
随着人们对引线键合方式LED封装的认识加深,以圆片为载体的LED封装技术开始发展起来,但在目前的技术发展中,圆片级LED封装基本采用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互联方法,利用TSV(硅通孔)结构实现LED电极的背面转移和分布,其工艺难度较大,封装成本较高,散热的有效区域受约束,不利于产业化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封装工艺难度低、封装成本低、提升散热能力、适于便携式产品中应用的圆片级LED芯片封装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片级LED封装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切割LED圆片,形成单颗的LED芯片;
步骤二、准备硅基载体;
步骤三、通过光刻、刻蚀的方法在硅基载体的正面形成下凹的型腔;
步骤四、在型腔表面和硅基载体上表面沉积反光层,并在型腔底部的反光层上形成反光层开口;
步骤五、在型腔底部的反光层开口内涂布连结胶,并将LED芯片倒装至型腔底部,电极朝下,电极对应反光层开口;
步骤六、取玻璃,在玻璃的下表面涂布荧光粉层;
步骤七、在型腔内填满填充胶,并将上述带有荧光粉层的玻璃与硅基载体通过填充胶键合;
步骤八、对上述硅基载体的背面进行减薄至下一工艺需要的厚度;
步骤九、利用光刻、刻蚀的方法去除上述硅基载体背面的硅和部分连结胶,并形成硅孤岛;
步骤十、在上述硅基载体的背面用光刻、刻蚀的方法形成感光树脂层Ⅰ;
步骤十一、利用光刻、电镀的方法在上述感光树脂层Ⅰ的背面形成再布线金属层和在硅孤岛的下表面形成金属块,再布线金属层与电极Ⅰ、电极Ⅱ连接;
步骤十二、在上述封装体的下表面涂布感光树脂层Ⅱ,利用光刻、刻蚀的方法形成感光树脂开口,露出金属块和再布线金属层的部分区域。
在步骤三和步骤九中,对硅基载体的刻蚀采用干法或湿法刻蚀。
在步骤六中,所述玻璃上荧光粉层的涂布采用喷涂或旋涂的方式。
在步骤七中,所述填充胶的设置采用印刷或点胶的方式,并且键合过程在真空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的上述封装方法使硅基载体的正面形成下凹的型腔、背面形成硅孤岛和呈岛结构的感光树脂层Ⅰ,硅孤岛与型腔的底部跨接,LED芯片倒装至型腔底部,与硅孤岛粘接,散热用金属块设置在硅孤岛的下表面,感光树脂层Ⅰ覆盖在硅基载体的下表面,其高度与硅孤岛齐平,利用光刻、电镀的方法形成的再布线金属层成形于感光树脂层Ⅰ的背面,再布线金属层与电极Ⅰ、电极Ⅱ连接,将LED芯片信号引至硅基载体的背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硅基载体背面的硅孤岛与型腔的底部跨接,LED芯片与硅孤岛粘接,硅孤岛支撑LED芯片于硅基载体的型腔底部,加强了封装体的牢固度。
2、硅孤岛下表面设置的金属块主要起散热作用,与电极Ⅰ、电极Ⅱ连接的再布线金属层,既起导电作用,又提升了封装体的散热功能。
3、本发明的封装结构采用非TSV结构,从工艺上降低了LED芯片封装难度,降低封装工艺成本,实现了LED芯片封装的高导电、导热性能,同时满足标准的表面贴装工艺,适于便携式产品中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圆片级LED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图12为本发明一种圆片级LED封装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
LED芯片1
芯片本体11
电极12
电极Ⅰ121
电极Ⅱ122
连结胶13
硅基载体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未经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62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