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风加热茶叶熏蒸茶膏或茶粉提高香气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4947.2 | 申请日: | 201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5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辉;谭国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张光辉;谭国洪 |
主分类号: | A23F3/40 | 分类号: | A23F3/4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051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风 加热 茶叶 熏蒸 提高 香气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热风加热茶叶熏蒸茶膏或茶粉提高香气的工艺。
背景技术
普洱茶膏或茶粉在提取、浓缩、干燥加工过程中,虽然能保证茶叶的大部分有效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企业也采用各种提取、浓缩、干燥的技术手段,然而香气却大量流失,有些加工企业添加香料、香精,严重影响了茶膏品饮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热风加热茶叶熏蒸茶膏或茶粉提高香气的工艺,此加工方法采用优良香气的茶叶,利用茶膏或茶粉真空环境下与熏蒸茶叶香气的气压平衡原理,以及茶膏或茶粉较好的香气吸附能力,通过熏蒸吸附,提高茶膏或茶粉中的天然茶叶香气,找到了一条使茶膏或茶粉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风加热茶叶熏蒸茶膏或茶粉提高香气的工艺,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把茶叶放于茶叶容器内,由热风加热至60~90℃保持15分钟以上,使茶叶充分释放茶叶香气;
(2).茶叶容器通过引风管释放的茶叶香气经过蛇管冷凝器冷却至20~30℃;
(3).把茶膏或茶粉放于茶膏或茶粉容器中,将此茶膏或茶粉容器内的真空度控制在600MM汞柱以内;
(4).将步骤(2)得到的茶叶香气通过带闸阀的管道送入步骤(3)的带真空茶膏或茶粉容器中并与茶膏或茶粉充分接触进行熏蒸,熏蒸30分钟以上,至茶叶容器与茶膏或茶粉容器内的气压达到平衡,取出茶膏或茶粉并包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
所述的茶叶与茶膏或茶粉的用量比例为至少二份茶叶产生的茶叶香气热风熏蒸一份茶膏或茶粉。
所述的茶叶容器为密闭不锈钢容器,也可用其它耐热、无杂味、符合食品加工要求的密闭容器。
所述的茶膏或茶粉容器为密闭不锈钢容器,也可用其它耐热、无杂味、符合食品加工要求的密闭容器。
所述的茶叶采用普洱熟茶或普洱生茶或红茶或铁观音或花茶的一种或它们的调合。
所述熏蒸时间为30分钟至120分钟。
所述的茶叶容器内有15~20层不锈钢筛网搭建的放置茶叶的货架,筛网孔径60目,每一层均匀铺放厚度20毫米至50毫米的茶叶。
所述的茶膏或茶粉容器内有20~25层不锈钢筛网搭建的放置茶膏或茶粉的货架,筛网孔径200目,每一层均匀铺放厚度1毫米至3毫米的茶膏或茶粉。
所述步骤(1)中的热风由茶叶容器侧边沿加装的可调热风机提供。
本发明利用茶膏或茶粉具有良好吸味性的特点,将茶叶加热后产生的自然香气充分吸收。加热后的茶叶因大部分提取茶膏有效物质都还存在,可以继续用于茶膏的提取,保证原料得到充分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茶叶容器,2-放置茶叶的货架,3-热风机,4-引风管,5-蛇管冷凝器,6-茶膏或茶粉容器,7-放置茶膏或茶粉的货架,8-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熟茶膏或茶粉的熏蒸
取30千克具有优良香气的普洱熟茶茶叶,均匀放置于由15层左右不锈钢筛网搭建的放置茶叶的货架上,筛网孔径60目,每一层的茶叶厚度30毫米。将放置茶叶的货架放于容积为500升的密闭不锈钢茶叶容器中,也可用其它耐热、无杂味、符合食品加工要求的容器。在密闭的环境中加热茶叶容器内的空气,通过安装于茶叶容器上的温度计控制热风机加热:将容器中的温度升至85度,并保持至少20分钟;在茶叶容器顶部安装带闸阀的不锈钢引风管道,该引风管道的出口端与蛇管冷凝器相连通,蛇管冷凝器放置于循环冷却水中,其另一端通过带闸阀的管道与装茶膏或茶粉的容器连通,装茶膏或茶粉的容器为容积500升不锈钢压力容器,其内放置茶膏或茶粉的货架,将总重量10千克的茶膏或茶粉,均匀铺放在约20层的致密不锈钢筛网(200目)货架上,每层厚度2毫米左右,密闭此压力容器,通过与底部相连的带闸阀的不锈钢管与真空泵相接,将容器真空度控制在400毫米汞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张光辉;谭国洪,未经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张光辉;谭国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4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氮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使温度检测元件邻接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