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及双极化馈源振子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3711.7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0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宋茂盛;苏光杰;赵博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健博通电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9/17 | 分类号: | H01Q19/17;H01Q21/24;H01Q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马晓亚 |
地址: | 528031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物面天线 极化 馈源 振子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抛物面天线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及双极化馈源振子板。
背景技术
抛物面天线是微波天线的一种。目前,市场上见到的抛物面天线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工作机理相同。作为高度定向性的天线,抛物面能将来自其焦点位于其波源的射束反射成平行波束,即将焦点处馈源天线发出的弯曲波变换成平面波。对于抛物面天线而言,抛物面反射镜和其馈源就成了决定抛物面天线电气性能的关键。
传统的双极化抛物面天线多数采用前置馈源结构,这种结构采用平面印刷交叉对称振子作为辐射体,弯折的金属管作为支撑,两个极化的馈线穿过金属管与振子相连接。该种实现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弯折金属管容易产生遮挡效应,降低了天线相位效率,从而降低了天线增益;2)天线极化隔离度不高,只能达到25dB左右,而且性能不稳定;3)现有的馈源结构较复杂、体积相对较大,而且其适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有一种新型的抛物面天线来对上述缺陷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双极化宽频覆盖且结构更为简便,易于生产,使用效果更佳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及双极化馈源振子板。
本发明公开一种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所述馈源包括双极化馈源振子板、振子反射面、巴伦(Balun)、支撑管和馈源组件,
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和振子反射面组成一个具有定向性的振子辐射源,所述巴伦分别与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和支撑管连接,通过所述支撑管内的馈线电缆分两路为标准50Ω接口馈电;
其中,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包括由两组相互正交的单面印刷板式辐射振子组成的馈源振子板。
进一步地,所述单面印刷板式辐射振子包括环外径为0.45λ~0.65λ的环形偶极子振子,其中,λ为偶极子振子工作时的波长。
进一步地,所述振子反射面包括直径为0.4λ~0.6λ,距离双极化馈源振子板0.4λ~0.6λ的金属面,其中,λ为偶极子振子工作时的波长。
进一步地,所述振子反射面的厚度为0.7mm~1.5mm。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包括金属管,其长度为相应抛物面的一倍焦距长度。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振子板,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包括单面印刷板正面的两组相互正交的环形偶极子振子、背面的两个接地环面、至少四个金属化孔和一条微带线,其中,一组环形偶极子振子通过金属化孔在印刷板正面连接,一组环形偶极子振子通过金属化孔在印刷板反面连接,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通过所述微带线与巴伦进行耦合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偶极子振子环外径为0.45λ~0.65λ,其中,λ为偶极子工作时的波长。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抛物面天线,所述天线包括抛物面反射镜和双极化馈源,所述双极化馈源安装于抛物面天线的中心,
所述馈源包括双极化馈源振子板、振子反射面、巴伦、支撑管和馈源组件,
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和振子反射面组成一个具有定向性的振子辐射源,所述巴伦分别与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和支撑管连接,通过所述支撑管内的馈线电缆分两路为标准50Ω接口馈电;
其中,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包括由两组相互正交的单面印刷板式辐射振子组成的馈源振子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包括金属管,其长度为相应抛物面的一倍焦距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单面印刷板式辐射振子包括环外径为0.45λ~0.65λ的环形偶极子振子,其中,λ为偶极子振子工作时的波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两组相互正交的印刷板式辐射振子结构组成双极化馈源,与同频段同类型馈源比较,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生产制作效率高,利于批量化生产;馈源的体积比同类型传统结构体积更小,可实现宽频带(4.9GHz~5.85GHz频带)工作;此外,本发明的双极化馈源可用于现行的多种抛物反射面,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振子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在5300MHz水平极化E面方向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在5300MHz水平极化H面方向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在5300MHz垂直极化E面方向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健博通电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健博通电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37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部件和连接部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速对重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