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及双极化馈源振子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3711.7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0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宋茂盛;苏光杰;赵博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健博通电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9/17 | 分类号: | H01Q19/17;H01Q21/24;H01Q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马晓亚 |
地址: | 528031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物面天线 极化 馈源 振子板 | ||
1.一种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包括双极化馈源振子板、振子反射面、巴伦(Balun)、支撑管和馈源组件,
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和振子反射面组成一个具有定向性的振子辐射源,所述巴伦分别与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和支撑管连接,通过所述支撑管内的馈线电缆分两路为标准50Ω接口馈电;
其中,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包括由两组相互正交的单面印刷板式辐射振子组成的馈源振子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印刷板式辐射振子包括环外径为0.45λ~0.65λ的环形偶极子振子,其中,λ为偶极子振子工作时的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反射面包括直径为0.4λ~0.6λ,距离双极化馈源振子板0.4λ~0.6λ的金属面,其中,λ为偶极子振子工作时的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反射面的厚度为0.7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包括金属管,其长度为相应抛物面的一倍焦距长度。
6.一种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包括单面印刷板正面的两组相互正交的环形偶极子振子、背面的两个接地环面、至少四个金属化孔和一条微带线,其中,一组环形偶极子振子通过金属化孔在印刷板正面连接,一组环形偶极子振子通过金属化孔在印刷板反面连接,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通过所述微带线与巴伦进行耦合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偶极子振子环外径为0.45λ~0.65λ,其中,λ为偶极子工作时的波长。
8.一种抛物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抛物面反射镜和双极化馈源,所述双极化馈源安装于抛物面天线的中心,
所述馈源包括双极化馈源振子板、振子反射面、巴伦、支撑管和馈源组件,
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和振子反射面组成一个具有定向性的振子辐射源,所述巴伦分别与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和支撑管连接,通过所述支撑管内的馈线电缆分两路为标准50Ω接口馈电;
其中,所述双极化馈源振子板包括由两组相互正交的单面印刷板式辐射振子组成的馈源振子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包括金属管,其长度为相应抛物面的一倍焦距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印刷板式辐射振子包括环外径为0.45λ~0.65λ的环形偶极子振子,其中,λ为偶极子振子工作时的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健博通电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健博通电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37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部件和连接部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速对重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