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线索数据管道融合的铁路接触网杆柱标识信息的确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2469.1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5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彭强;彭小江;陈俊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4 | 分类号: | G06K9/6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线索 数据 管道 融合 铁路 接触 网杆柱 标识 信息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融合分析及计算机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多线索数据管道融合的接触网杆柱号及公里标推算方法。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为高速列车供电架设的特殊线路。为了保证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营,接触网需要经常巡检,目前对350km/h的高速客运专线接触网设备进行在线巡视的设备已经初步成型。然而,要对接触网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检测,巡检设备需记录大量视频数据,面对海量的巡检视频数据,若仅靠人工判读工作量大、效率低、可靠性难以保障。如何对接触网巡检图像中杆号及公里标进行智能识别,构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各杆柱图像的检索和管理系统,降低需判读的图片量、提高巡检效率和管理能力成为迫切的需要。一方面,杆柱标识信息的确定能够为接触网故障隐患自动识别提供物理位置的信号(如杆柱号及公里标),另一方面,可以为日常巡检采集图像快速建立或更新杆柱信息管理档案。然而,部分杆柱上杆号或公里标区域存在遮挡、污染或破损等严重干扰,仅利用视觉信息对这些杆柱进行识别其可靠性无法保障,这给线路长、分布广、环境多样的电气化铁路的杆号及公里标的识别确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在接触网巡视图像中存在杆号及公里标的视觉识别盲区,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线索数据管道融合技术,综合利用各种辅助信息对图像识别中间结果进行校验和修正,对视觉盲区的杆号及公里标进行合理推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手段:
基于多线索数据管道融合的铁路接触网杆柱标识信息的确定方法,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巡检视频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特定位置的铁路接触网杆柱号及公里标号,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管道建立,建立人工判决信息数据管道、线路杆柱次序信息数据管道、图像杆号识别信息数据管道、图像公里标识别信息数据管道和图像杆柱位置信息数据管道;
(2)数据管道交汇点生成,生成具有三类且具有不同优先级的数据管道交汇点,包括:优先级最高的人工预判决杆柱信息管道和线路杆柱次序信息数据管道的交汇点;优先级次之的图像杆号识别信息、公里标识别信息数据管道和线路杆柱次序信息数据管道的交汇点;优先级最低的图像杆号识别信息数据管道和线路杆柱次序信息数据管道的交汇点;
(3)多线索数据管道融合进行杆号及公里标推算;
(4)数据管道更新。
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推算出杆号或公里标被遮挡、污染等视觉不可识别的图像在序列中的位置。同时,本发明方法也可以扩展到类似应用的任务中,即任务中存在模式识别过程以及固定的模式次序。如:高速公路公里标的识别等。
附图说明
图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杆号被遮挡的巡视图像示意图
图2数据管道建立示意图
图3杆柱位置信息拟合曲线示意图
图4数据管道交汇点生成流程图,其中,图4(a)、图4(a)和图4(c)为不同
数据管道交汇点的生成流程图
图5多线索数据管道推算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基于多线索数据管道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杆柱号及公里标推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图像识别中的中间结果信息,在两个假定正确的管道交汇点之间采用分级推算策略,从而输出合理的推算结果。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具体过程,下面对本发明方法的实现过程作进一步的详述:
构建的数据管道包括:图像中杆柱位置信息数据管道、图像杆号识别信息数据管道、图像公里标识别信息数据管道、人工预判决杆柱信息数据管道和线路杆柱次序信息数据管道,其实施的主要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24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