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埋入式元件电路板与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0615.7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5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逢郭龙;石汉青;范字远;杨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30 | 分类号: | H05K3/30;H05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214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埋入 元件 电路板 与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制作方法,包含:
提供一基材,具有铜箔层、承载层与分离层;
利用一粘着剂固定一埋入式元件于该基材之上,其中该埋入式元件包含第一端电极与第二端电极;
压合一第一绝缘胶片与一绝缘层于该基材上,其中该第一绝缘胶片与该绝缘层具有开孔对应于该埋入式元件;
涂布一绝缘胶至该第一绝缘胶片与该绝缘层的开孔中,其中该绝缘胶的高度约等于该绝缘层的高度;
压合一第二绝缘胶片与一金属层于该绝缘胶与该绝缘层之上,以形成一核心层;以及
由铜箔层上,剥离该承载层与分离层,其中,该铜箔层上形成有至少一开口,以露出该第一端电极与该第二端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制作方法,还包含,利用激光移除该铜箔层,以形成该开口,该开口的长度大于宽度;以及
去除该开口中的该粘着剂,以露出该第一端电极与该第二端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制作方法,其中上述的开口的该宽度介于25微米(μm)至50微米之间,该长度大于50微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制作方法,其中上述的开口的该宽度介于25微米(μm)至40微米之间,该长度大于100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制作方法,其中上述的铜箔层在该第一端电极上形成有两个以上的该开口,而该铜箔层在该第二端电极上也形成有两个以上的该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制作方法,其中上述的开口的直径约为25微米至50微米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制作方法,还包含,在该利用一粘着剂固定一埋入式元件于该基材之上的步骤之前,利用激光形成该开口该铜箔层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制作方法,还包含:
利用激光形成该开口于该铜箔层上,且该开口是一长条形开口,由该第一端电极经一非电极区域,延伸至该第二端电极;
移除该长条形开口中的该粘着剂,以由该长条形开口中,露出该第一端电极、该第二端电极以及一非电极区域;
形成一电镀层;以及
图案化该电镀层,以形成一上方电路层、一下方电路层与两个导电窗,并且同时电性隔离该第一端电极与该第二端电极上的该两个导电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制作方法,其中上述的两个导电窗的距离小于该非电极区域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制作方法,还包含:
利用激光形成该开口于该铜箔层上,且该开口是一长条形开口,由该第一端电极经一非电极区域,延伸至该第二端电极;
移除该长条形开口中的该粘着剂,以由该长条形开口中露出该第一端电极、该第二端电极以及一非电极区域;
形成一导电层;
形成一图案化的光致抗蚀剂层于该导电层之上;
形成一电镀层于该图案化的光致抗蚀剂层之中;
移除该图案化的光致抗蚀剂层;以及
蚀刻该电镀层开口中的该铜箔层与该导电层,以形成一上方电路层、一下方电路层与两个导电窗,并且同时电性隔离该第一端电极与该第二端电极上的该两个导电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制作方法,其中上述的两个导电窗的距离小于该非电极区域的长度。
12.一种埋入式元件电路板,包含:
基材,具有铜箔层、承载层与分离层;
埋入式元件,其中该埋入式元件包含第一端电极与第二端电极;
粘着剂,固定该埋入式元件于该基材之上;
第一绝缘胶片与绝缘层,压合于该基材上,其中该第一绝缘胶片与该绝缘层具有开孔对应于该埋入式元件;
绝缘胶,涂布至该第一绝缘胶片与该绝缘层的开孔中,其中该绝缘胶的高度约等于该绝缘层的高度;以及
第二绝缘胶片与金属层,压合于该绝缘胶与该绝缘层之上,以形成一核心层,其中,该铜箔层上形成有至少一开口,以露出该第一端电极与该第二端电极,且当该第二绝缘胶片与该金属层,压合于该绝缘胶与该绝缘层之后,该承载层与该分离层由该基材上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06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自然能源作驱动力的动力系统
- 下一篇:电信号测量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