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0288.5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3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谭俊峰;林智;叶阳;鲁成银;彭群华;郭丽;吕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40 | 分类号: | A23F3/40;A23F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醇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
背景技术
茶鲜叶需要经过多道工艺的加工才形成了可以饮用的茶叶。由于茶鲜叶中含有多种对色、香、味形成有利或不利影响的物质,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因此,如何减少苦涩味,提高鲜爽味,减少青草气和提高香气成为了茶叶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茶叶的醇化就是调和、改善和提高茶叶感官品质的过程。传统的醇化方法主要是依靠自然条件的缓慢陈化过程来实现,生产周期长,条件不容易控制。目前,已有的醇化设备主要是针对成品毛茶进行微波加热处理或近红外辅助加热处理,该方法仅能提高茶叶的香气,对色泽和汤色却往往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的技术方案,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茶叶品质。
所述的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茶鲜叶包装后抽真空度至0.08~0.09MPa;
2)将包装后的茶叶转入冷等静高压处理机中,以温度为15~25℃的纯净水为冷却和传压介质,以升压速度为250~350 MPa/min进行升压,升压至300~1000 MPa后在静压条件下保持5~30分钟,然后迅速泄压;
3)泄压完毕后取出并解开包装,将茶叶在18~35℃下醇化0.5~10小时,摊放厚度为2~25cm;
4)醇化结束后,将茶叶处理至含水率10%以下,得到成品。
所述的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将茶鲜叶装入耐压食品级PE包装袋中。
所述的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以温度为18~22℃的纯净水为冷却和传压介质。
所述的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以升压速度为270~320 MPa/min进行升压。
所述的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升压至500~800 MPa。
所述的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静压条件下保持10~25分钟。
所述的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茶叶在25~30℃下醇化2.5~5小时。
所述的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摊放厚度为3~20cm。
所述的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采用连续理条机在170~190℃下调理3~5分钟,然后采用4锅连续炒茶机炒至含水率10%以下,4锅炒茶机的锅温依次为150~170℃、170~190℃、150~170℃、130~150℃。
所述的一种茶叶的醇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采用揉捻机揉捻60~120分钟,然后分两步进行烘干,第一步采用120~160℃热风烘干至含水率30~35%,第二步采用60~100℃热风烘干至含水率10%以下。
本发明在300~1000 MPa极高的静压条件进行处理,使得茶鲜叶细胞的渗透压与常压状态相比发生突变,高压力使得茶鲜叶中酶活性变化、蛋白质变性、组织结构变化等;同时以250~350 MPa/min进行迅速升压和泄压,使得被细胞膜隔离开的细胞内生物活性成分的流动平衡被打破,从而迅速构建了新的生物化学反应条件,使得茶鲜叶可以迅速完成醇化,当醇化反应达到最佳状态时,通过一定的高温干燥方式将反应终止,将香醇持久的风味保持下来。
与传统茶叶主要依靠陈放的醇化方式相比,本发明采用了常温冷等静高压处理技术,处理方式和原理都有很大区别。经本发明方法醇化制作的茶叶,香高味醇,感官品质比传统方法提高一至二个等级,且产品不添加其它物质,产品质量品质稳定,易于工业化控制。
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且能有效提高茶叶品质,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0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子迷你床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