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装箱船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7974.1 | 申请日: | 2012-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5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冯雪源;郭海强;孙建;施雷;陶美珍;罗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陈蓉 |
地址: | 20100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船,尤其与集装箱船设置污水阱部分的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集装箱船为了能够稳定地进行停泊,故而需要在集装箱船上设置定位用的锚链,相应地还设置有在船舶行驶时收置锚链用的锚链舱,为了保护锚链,收到锚链舱内的锚链上所带有的污物及水分等必须能够及时排出,现有的做法是在锚链舱下部设置钢格栅,从而使得锚链舱的底部位于钢格栅下方的部分形成收集锚链排出的污物及水分用的污水阱。
然而,随着新型船舶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出于短艏设计理念,大型集装箱船的艏楼甲板的长度已经被极大的压缩,受甲板线形的限制,锚链舱的内径不能够做得很大,故而当锚链自身的体积较大时,为了足以存放收入舱内的全部锚链,锚链舱自身需要较大的深度,因此锚链舱底部能够隔出来作为污水阱用的部分的体积往往较小,不能够满足污水收集的容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集装箱船所存在的其上的锚链舱和污水阱一体化的结构无法同时满足锚链舱及污水阱的容积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装箱船,包括主船体、设置在所述主船体的首部内侧的锚链舱以及污水阱,所述主船体的首部上下平行间隔设置有艏楼甲板以及二甲板,所述锚链舱的顶部与所述艏楼甲板相平齐,所述污水阱包括顶壁以及连接在所述顶壁的外沿与所述二甲板之间的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锚链舱的底端相连,且在水平方向上所述顶壁连同连接在其下方的所述侧壁一起向锚链舱外推伸,以超出所述锚链舱的底端外沿。
所述的集装箱船,其中,所述锚链舱的舱壁以及所述污水阱的侧壁垂直于所述艏楼甲板以及所述二甲板,所述污水阱的顶壁与所述二甲板相平行。
所述的集装箱船,其中,所述主船体的首部还设置有连接在艏楼甲板以及二甲板的外边沿的船体外板,所述污水阱的顶壁的一侧一直延伸至所述船体外板处。
所述的集装箱船,其中,所述二甲板上间隔设置有多根大致沿着主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构件,所述污水阱上沿主船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侧壁承托于所述纵向构件上。
所述的集装箱船,其中,所述二甲板上间隔设置有多根大致沿着主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构件,所述污水阱上沿主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侧壁承托于所述横向构件上。
所述的集装箱船,其中,所述污水阱的高度为0.8m~1m。
所述的集装箱船,其中,所述污水阱的顶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检修用的人孔。
所述的集装箱船,其中,所述锚链舱在所述二甲板上的投影呈圆形,所述污水阱在所述二甲板上的投影呈包住所述圆形的梯形。
所述的集装箱船,其中,所述集装箱船还包括至少一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连接在位于所述污水阱下方的所述二甲板的下表面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集装箱船将其首部内侧的锚链舱与污水阱设计为分体的结构,并且使得污水阱在水平方向外扩,从而在不增加锚链舱内径以及锚链舱与污水阱整体高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了周围的闲置空间,因此可同时满足锚链舱及污水阱的容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集装箱船设置污水阱处沿主船体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集装箱船包括主船体1、锚链舱2以及污水阱3,还可以包括加强构件4。
所述主船体1包括艏楼甲板11以及二甲板12,还可包括船体外板13。所述艏楼甲板11以及所述二甲板12上下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的首部。所述二甲板12上可间隔设置有多根大致沿着主船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构件121,所述二甲板12上还可间隔设置有多根大致沿着主船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船体外板13连接在所述艏楼甲板11以及所述二甲板12的外边沿。
所述锚链舱2设置在所述主船体1的首部内侧且顶部与所述艏楼甲板11相平齐,所述锚链舱2的舱壁可垂直于所述艏楼甲板11以及所述二甲板12,所述锚链舱2在所述二甲板12上的投影可呈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79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化的模塑橡胶制品
- 下一篇:一种人工扦插红豆杉育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