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空心小球的制备方法和其制备的产品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5989.4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5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铖;常连玉;赵素丽;刘贵传;安生;高书阳;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B01J13/14;C08F11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空心 小球 制备 方法 产品 应用 | ||
1.一种塑料空心小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油相溶质溶于有机溶剂中,作为油相,其中所述油相溶质为聚碳酸酯,或者为聚苯乙烯和/或苯乙烯单体与聚碳酸酯组成的混合物,聚碳酸酯在油相溶质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100%,除所述量聚碳酸酯外油相溶质余量中聚苯乙烯重量为0~100%;将乳化剂加入水中,完全溶解后作为第一水相;将分散剂或分散剂和乳化剂加入水中,完全溶解后作为第二水相;将上述油相和第一水相充分乳化,得到第一乳液;将第二水相加入上述第一乳液中,充分乳化得到第二乳液,将第二乳液升温使有机溶剂挥发同时油相液滴固化并发泡;之后进行液固分离,分离出固相,干燥后即制得所述塑料空心小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空心小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油相溶质溶解于有机溶剂,油相溶质为有机溶剂重量的4~35%,优选8~20%;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占聚碳酸酯重量0~25%,优选为5~13%的增塑剂,混合均匀后制得油相;当油相溶质中含有苯乙烯单体时,有机溶剂中同时加入有苯乙烯聚合用引发剂,苯乙烯聚合用引发剂的加量为苯乙烯单体重量的0.02~3%,优选为0.1~0.5%;
所述有机溶剂溶解度参数为9.0~10.2,在水中溶解度小于或等于30g/l,并且沸点小于100℃;
(2)将乳化剂加入水中,完全溶解制得第一水相,其中乳化剂重量占水重量的0.5~8%,优选为1~3%;
(3)将分散剂和乳化剂加入水中加入,完全溶解制得第二水相;其中分散剂重量占水重量的0.12~8%,优选占水重量的1-3%;其中乳化剂重量占水重量的0~1.0%,优选占水重量的0.1-0.3%;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的乳化剂为同一物质或不同物质;
(4)常温下,将第一水相加入所述油相中,水相与油相的重量比0.05-0.60, 优选为0.3-0.5,充分乳化,得到乳化均匀的第一乳液;
(5)将第一乳液加入所述第二水相中,第一乳液与第二水相的重量比为0.1-0.50,优选0.2-0.3,充分乳化,得到乳化均匀的第二乳液;
(6)将所述第二乳液加热至40~47℃,优选43~45℃;至少持续搅拌1小时后,再升温至60~80℃,至少持续搅拌0.5小时后结束;
(7)将上述步骤所得物进行液固分离,分离出小球,之后将小球干燥即可得到所述塑料空心小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空心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聚碳酸酯在所述油相溶质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为25~7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塑料空心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油相溶质为聚苯乙烯和/或苯乙烯单体与聚碳酸酯组成的混合物时,除所述量聚碳酸酯外油相溶质余量中聚苯乙烯重量为15~75%,其余为苯乙烯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空心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空心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剂选自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黄原胶、明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空心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乳化剂选自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山梨糖醇酐油酸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空心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相溶质中的聚苯乙烯和/或聚碳酸酯,包括其废旧树脂回收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空心小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塑剂为苯二甲酸酯类、脂肪酸酯类、磷酸酯类、环氧酯类、聚酯类、偏苯三酸酯类、烷基磺酸醋类或多元醇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59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筒过滤器
- 下一篇:无额外动力自动清杂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