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甘膦母液回收利用的集成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3651.5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6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张平俊;姜永红;任成湘;杨国华;阮冬冬;王云;于太军;陈辉;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7F9/38;C01D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丽 |
地址: | 6148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草 母液 回收 利用 集成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甘膦母液的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制备草甘膦过程中产生的母液处理集成工艺。
背景技术
草甘膦是对环境友好的广谱灭生性除草剂,能有效地除去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78种杂草中的76种。随着我国已加入WTO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草甘膦以其高效、低毒、广谱、无残留而符合世界农药产业发展的方向。它是20世纪全球范围内业绩最为辉煌的化学农药。随着21世纪全球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迅速推广,其市场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由于草甘膦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草甘膦母液。每吨甘氨酸法草甘膦约产生5.2吨的稀母液,含1.0%左右的草甘膦、10%左右的氯化钠以及其它杂质,其中的草甘膦和氯化钠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因此草甘膦母液的处理和利用技术研究一直是草甘膦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0年以前,我国基本都采用了将稀母液浓缩后再加入草甘膦固体和助剂配制成草甘膦水剂进行销售的方法,但这也导致大量的无机盐(氯化钠、亚磷酸钠等)进入环境和水体,引起了土壤板结和盐碱化。同时大量的有机物(如甲醛、增甘磷、甲基草甘膦、氨甲基磷酸、羟甲基磷酸等)也直接进入土壤和水体环境带来了潜在的环境风险。因此,2009年农业部、工信部第1158号公告,明确草甘膦10%水剂在2009年底停止生产,2011年底停止销售和使用。
因此,围绕草甘膦10%水剂取消后草甘膦母液出路问题,草甘膦母液处理技术的研究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为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能有效回收利用草甘膦母液中的草甘膦资源,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氯化钠而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的处理造成生产成本提高及污染环境的问题,并对母液中的氯化钠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的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回收利用处理,国内一些草甘膦生产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都在积极探讨解决途径。
发明专利CN200910035247.6(名称为“一种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处理工艺”)提供了一种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处理工艺,其具体步骤为:草甘膦母液先经预处理后进入膜组合技术进行草甘膦的分离提浓回收,膜过滤后浓液回至草甘膦生产过程中的结晶工段,有效地回收利用了草甘膦资源,淡液进行高效吸附处理,进一步回收利用草甘膦,吸附处理后的溶液经高效催化氧化处理,以回收纯度较高的氯化钠资源。
CN200910035247.6解决了因施用高含氯化钠水剂造成土壤盐碱化及氯化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污染环境的问题,有效地回收利用了草甘膦母液中的草甘膦与氯化钠资源。但是,该专利仍存在处理成本高的缺点,而且,按此工艺回收的氯化钠没有对磷、氮进行较为彻底的处理,因此,达不到烧碱工业盐水标准的TP和TN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草甘膦母液处理中成本较高和资源化出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草甘膦母液回收综合利用的集成工艺。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方法能较好的控制成本,适应市场需求,资源化利用确切而且不影响草甘膦的生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草甘膦母液回收利用的集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工艺步骤如下:
A 草甘膦母液预处理;
B 集成膜分离和氧化处理
所述的集成膜分离是指,经预处理后的草甘膦母液按重量比1—99%进入集成膜分离系统,未通过集成膜的截流液含草甘膦,用于33%草甘膦铵盐水剂生产,根据水剂的销售情况,可方便地根据市场需求调节33%草甘膦铵盐水剂的生产量;
所述的氧化处理是指,进入集成膜分离系统后余下的草甘膦母液进入氧化系统,与氧化剂作用,将含磷杂质氧化为磷酸根离子,将含氮有机杂质氧化为氨根离子;
C 结晶分离
经步骤B氧化处理后的草甘膦母液,冷却结晶分离出磷酸盐用于磷肥生产;
D 化学除磷
通过集成膜分离系统的透过液,与冷却结晶分离后所得的清液合并,加入次氯酸钙溶液进一步去除有机磷, 经过滤所得磷酸盐用于磷肥生产;
E 膜分离除氯
步骤D的滤液经纳滤膜过滤,所得的透过液,再经反渗透膜过滤所得截流液为氯化钠溶液,杂质磷、氮含量均在1个PPM以下,满足氯碱生产对磷、氮的控制要求,进入氯碱生产;
F 生化处理
反渗透膜处理得到的透过液,盐含量低于1%,COD低于1200,符合生化处理系统进水要求,进入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
所述的步骤B中的氧化剂为双氧水、次氯酸钠或者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36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