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沟槽结构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0641.6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4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江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872;H01L21/3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3200 辽宁省抚顺市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沟槽 结构 电荷 补偿 肖特基 半导体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沟槽结构的具有掺氧多晶硅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沟槽结构具有掺氧多晶硅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是制造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基本结构。
背景技术
功率半导体器件被大量使用在电源管理和电源应用上,特别涉及到肖特基结的半导体器件已成为器件发展的重要趋势,肖特基器件具有正向开启电压低开启关断速度快等优点,同时肖特基器件也具有反向漏电流大,不能被应用于高压环境等缺点。
肖特基二极管最常用为平面布局,传统的平面肖特基二极管漂移区表面,在反向偏压时具有突变的电场分布曲线,因此器件具有较低的反向击穿电压和较大的反向漏电流,同时传统的平面肖特基二极管具有较高的导通电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提供一种沟槽结构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沟槽结构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层,为半导体材料构成;漂移层,为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材料构成,位于衬底层之上;多个沟槽位于漂移层中,沟槽内填充有掺氧多晶硅;肖特基势垒结,位于沟槽之间漂移层表面。
一种沟槽结构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衬底层表面形成第一导电半导体材料层,然后表面形成绝缘材料层;进行光刻腐蚀工艺去除表面部分绝缘介质,然后刻蚀去除部分裸露半导体材料形成沟槽;在沟槽内进行掺氧多晶硅淀积;反刻蚀掺氧多晶硅,去除表面绝缘材料;淀积势垒金属,进行烧结形成肖特基势垒结。
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接一定的反向偏压时,漂移层中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材料和掺氧多晶硅材料形成电荷补偿结构,提高器件的反向击穿电压,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沟槽结构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沟槽结构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沟槽结构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剖面示意图。
其中,1、衬底层;2、二氧化硅;3、漂移层;4、掺氧多晶硅;5、多晶半导体材料;6、肖特基势垒结; 10、上表面电极金属;11、下表面电极金属。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沟槽结构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
一种沟槽结构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包括:衬底层1,为N导电类型半导体硅材料,磷原子的掺杂浓度为1E19/cm3;漂移层3,位于衬底层1之上,为N传导类型的半导体硅材料,磷原子的掺杂浓度为1E16/cm3;掺氧多晶硅4,位于沟槽中,沟槽宽度为2um,沟槽间距为2um;肖特基势垒结6,位于半导体材料的表面;上表面电极金属10,位于器件表面,为器件引出阳极;下表面电极金属11,位于器件背面,为器件引出阴极。
其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衬底层1表面外延生长形成N传导类型的半导体硅材料,形成漂移层3,然后表面热氧化,形成二氧化硅;
第二步,进行光刻腐蚀工艺,半导体材料表面去除部分二氧化硅,然后刻蚀去除部分裸露半导体硅材料形成沟槽;
第三步,在沟槽内淀积掺氧多晶硅4;
第四步,反刻蚀掺氧多晶硅4,光刻腐蚀工艺去除沟槽之间漂移层3表面二氧化硅;
第五步,淀积势垒金属镍,烧结形成肖特基势垒结6,腐蚀去除金属镍;
第六步,淀积上表面电极金属10,光刻腐蚀去除部分上表面电极金属10,为器件引出阳极,进行背面金属化工艺形成下表面电极金属11,为器件引出阴极,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沟槽结构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下面结合图2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
一种沟槽结构电荷补偿肖特基半导体装置,包括:衬底层1,为N导电类型半导体硅材料,磷原子的掺杂浓度为1E19/cm3;漂移层3,位于衬底层1之上,为N传导类型的半导体硅材料,磷原子的掺杂浓度为1E16/cm3;掺氧多晶硅4,位于沟槽中,沟槽宽度为2um,沟槽间距为2um;二氧化硅2,位于掺氧多晶硅4表面;肖特基势垒结6,位于半导体材料的表面;上表面电极金属10,位于器件表面和沟槽内,为器件引出阳极;下表面电极金属11,位于器件背面,为器件引出阴极。
其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江,未经朱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06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轴移动机床
- 下一篇:拉线板顶部钻孔辅助固定工装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