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灵活转向的钩刺式爬壁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88324.0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7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伟;孙少明;梅涛;胡重阳;张勇杰;吴暄;黄俊;吴益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2D57/024 | 分类号: | B62D57/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活 转向 钩刺式爬壁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灵活转向的钩刺式爬壁机器人。
背景技术
爬壁机器人对于航天航空、星球探测、极限环境搜救、军事侦察等有重要意义。而爬壁机器人为实现爬行功能,必须具有吸附和移动两个基本功能。一般爬壁机器人通过负压吸附和磁吸附,以及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仿生纳米粘附材料,其中负压吸附要求壁面光滑平整,磁吸附要求壁面具有铁磁性,而仿生纳米粘附材料制造比较困难,现阶段仿生纳米材料容易被灰尘等污染而使粘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且对于粗糙的壁面粘附效果不佳。三种吸附方式都具有局限性,本发明基于粗糙壁面的任务要求,提出仿生柔性钩刺粘附方式。爬壁机器人的移动方式主要有腿式和履带式两种,腿式结构都比较复杂,需要的驱动较多,攀爬稳定性不好,履带式要求壁面光滑,爬壁机器人在壁面上运动受到机构和粘附方式的限制,不能自由地转向,因此设计一种可攀爬粗糙壁面,同时结构简单,驱动较少,可灵活转向的爬壁机器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专利文献CN100455473C提供了一种《钩爪式爬壁机器人》,该专利文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爬壁机器人在粗糙壁面上攀爬 的问题,但这种机器人抓附不够稳定,不可以实现转向运动,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攀爬粗糙壁面,结构简单,可灵活转向的钩刺式爬壁机器人。
一种可灵活转向的钩刺式爬壁机器人,包括上机体板、下机体板、曲柄滑块结构、柔性钩刺脚爪、电机,其中上机体板与下机体板中间连接有曲柄滑块结构,曲柄滑块结构驱动电机的旋转,使上机体板与下机体板做线性相对运动,实现机器人的前进或后退运动。
本发明的上机体板与下机体板之间具有一个转动自由度,机器人每步上机体板与下机体板之间转动的范围是-60°-60°,爬壁机器人可以灵活的转向运动。
本发明的曲柄滑块结构包括滑块、连杆、曲柄,曲柄安装在上机体板上,电机的输出轴与曲柄连接,滑块与下机体板通过电机连接,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上机体板上设置有滑槽。
本发明的爬壁机器人转向自由,曲柄滑块结构中的滑块与下机体板通过电机连接,驱动电机可以实现滑块与下机体板的相对转动,而上机体板与滑块之间没有相对转动,从而实现了上机体板与下机体板的相对转动。
本发明的柔性钩刺脚爪有六只,其中三只安装在上机体板上, 三只安装在下机体板上。爬壁机器人的六只柔性钩刺脚爪可以圆周对称分布,也可以左右对称分布。每只柔性钩刺脚爪由电机、脚爪基座、主动齿轮、脚趾、刚性钩刺、弹性橡胶膜组成,其中弹性橡胶膜包裹在刚性钩刺的尖端表面周围。每只柔性钩刺脚爪的脚趾数是4至10根。
本发明采用钩刺式粘附方式,能够实现机器人在粗糙或柔性壁面上的稳定爬行,而且可以灵活转向;本发明的上机体板与下机体板通过曲柄滑块结构连接,用旋转电机驱动曲柄转动,减轻了机器人的重量;本发明柔性钩刺脚爪的刚性钩刺尖端表面包裹一层弹性橡胶层,当刚性钩刺抓附在壁面凹坑里时,弹性橡胶膜发生变形,填充凹坑,使抓附更加稳定。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使用、造价成本不高,适合在相关技术领域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脚爪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脚趾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块;2、上机体板;3、转向驱动电机;4、下机体板;5、连杆;6、曲柄;7、机构驱动电机;8、柔性钩刺脚爪;9、脚爪基座;10、电机;11、主动齿轮;12、脚趾;13、刚性钩刺;14、弹性橡胶膜;15、脚爪末端的黑圆点;16、脚爪末端的白圆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特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此,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爬壁机器人包括上机体板2,下机体板4、转向驱动电机3,曲柄滑块结构的滑块1、连杆5、曲柄6,曲柄滑块的机构驱动电机7,柔性钩刺脚爪8。另外,滑槽设置在上机体板上2,曲柄滑块结构的机构驱动电机7安装在上机体板2上,电机输出轴与曲柄6连接,驱动曲柄滑块结构运动,使上机体板2与下机体板4产生相对运动。滑块1与下机体板4通过转向驱动电机3连接,通过转向驱动电机3的旋转运动驱动机器人转向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8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