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肚菌栽培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84555.4 | 申请日: | 2012-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峻志;李安利;祁鹏;戴璐;张黎光;吴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G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交通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17 | 代理人: | 张震国 |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羊 栽培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菌类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羊肚菌栽培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Morehella esculenta(L.)Pers)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 n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因其子实体形态酷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是世界性著名珍稀食用菌,拥有“食用菌皇后”之美誉。此外,羊肚菌还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肚菌甘寒无毒,益肠胃,化痰理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羊肚菌含有多糖、酶类、吡喃酮抗生素、脂肪酸类等多种化合物,对降血脂、调节机体免疫力、抗疲劳、保肝、抗病毒、抑制肿瘤、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功效。
羊肚菌作为一种珍稀的食、药用真菌,其人工栽培技术的突破一直是国内外菌物学界、微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关于羊肚菌栽培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大量的试验数据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菌核是羊肚菌子实体发生和分化的基础,因此如何培养出发育和分化能力强的菌核成为了突破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羊肚菌栽培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羊肚菌栽培种具有菌丝健壮、浓密、长速均匀、气生菌丝发达、菌丝扭结能力强等优良性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羊肚菌栽培种培养基,以充分吸水的木屑与棉籽壳、麸皮的混合物作为主料,添加辅料和核桃枝浸提液充分混合;
以质量份数计,主料中包括2~10份的木屑、2~5份的棉籽壳和1~2份的麸皮;辅料中包括0.1~0.5份的蔗糖、0.1~0.6份的石膏、0.1~0.6份的石灰、0.1~0.5份的羊肚菌根际土、0~0.05份的磷酸二氢钾、0~0.05份硫酸镁和0~0.02份的维生素B1;核桃枝浸提液是1~3份的核桃树枝条用其质量1.5~5倍的水煎煮后的过滤液。
以质量份数计,主料中包括4~5份的木屑、2~4份的棉籽壳和1~2份的麸皮;辅料中包括0.2~0.5份的蔗糖、0.2~0.5份的石膏、0.2~0.5份的石灰、0.2~0.5份的羊肚菌根际土、0.01~0.05份的磷酸二氢钾、0.01~0.04份硫酸镁、0.01~0.02份的维生素B1。
所述的培养基的pH值控制为6.5~7.5。
所述的培养基中水分质量含量控制为50%~65%。
所述的培养基在118~126℃下灭菌1.5~2.5小时。
一种羊肚菌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份数,将1~3份新鲜、无虫害的核桃树枝条,剪成小段,加入其质量1.5~5倍的水,煮沸10~30min,过滤,收集得到核桃枝浸提液;
2)按质量份数,将2~10份的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的木屑,加足量的水,搅拌均匀,使木屑充分吸水,过夜;
3)按质量份数,将2~5份的棉籽壳、1~2份的麸皮与充分吸水的木屑混合后搅拌均匀,作为主料备用;
按质量份数,将0.1~0.5份的蔗糖、0.1~0.6份的石膏、0.1~0.6份的石灰、0.1~0.5份的羊肚菌根际土、0~0.05份的磷酸二氢钾、0~0.05份硫酸镁和0~0.02份的维生素B1以及核桃枝浸提液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加入到主料中,搅拌均匀,得到培养基;控制培养基中的水分质量含量为50%~65%;
4)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然后在118~126℃下灭菌1.5~2.5小时。
所述的木屑堆成龟背状,使木屑能够充分吸水。
一种基于所述羊肚菌栽培种培养基的羊肚菌栽培种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羊肚菌栽培种培养基装入菌袋中,在118~126℃下灭菌1.5~2.5小时;待培养基冷却至30℃以下时,在无菌环境下将羊肚菌菌种接入菌袋,接种量为培养料干重的3%~5%;
2)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在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65%~80%的条件下,黑暗或暗光环境培养,35~5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45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GGF1在制备促进血管形成的药物中的用途
- 下一篇:灌装机的灌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