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镁镱铒三掺杂铌酸锂激光晶体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3677.1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7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沛雄;杭寅;张连翰;戴根发;何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30B29/30 | 分类号: | C30B29/30;C30B15/20;H01S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镱铒三 掺杂 铌酸锂 激光 晶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镁镱铒三掺杂铌酸锂激光晶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铌酸锂晶体由于集压电,铁电,光电,声电和二阶光学非线性等性质于一身,已经被成功运用于集成装置中,比如光调制器,声光调制器等。除此之外,铌酸锂晶体还能被当做激光晶体使用,相比于其他激光晶体基质,铌酸锂有更突出的应用前景,比如当掺入稀土离子后,结合激活离子的光放大和基质晶体的非线性特性,能够实现晶体的自倍频激光输出。所以近10年来已经成为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但是,铌酸锂晶体本身的光致折射率效应往往会限制其激光放大输出,难于实现高功率激光输出,幸运的是,当掺入镁后,能够大大提升晶体的光致折射率变化阈值,为自倍频的激光输出提供了前提条件。
铒离子由于内层4f电子从亚稳态能级到基态能级的受激跃迁能提供光通讯窗口波长1.5微米的光放大,而一直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但是,铒离子在980nm的吸收却是很弱,这就大大降低了激光实验中的泵浦效率,而镱离子在980nm处有很强的吸收,并且镱离子的荧光峰与铒离子的吸收峰有很强的重叠,能量传递效率很高,所以选择镱离子作为铒离子的敏化离子,提供泵浦效率是可行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镁镱铒三掺杂铌酸锂激光晶体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铒掺杂的铌酸锂激光晶体在泵浦效率、光致折射率效应和荧光寿命不好的问题,使其有望成为中红外波段固体激光器中优秀的放大增益介质,运用于光通讯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镱铒三掺杂铌酸锂激光晶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晶体有望在中红外波段激光器中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镁镱铒三掺杂铌酸锂激光晶体,该晶体的分子式为:EraYbbMgcLi6-2a-3b-3c-5dNbdO3,其中a为Er3+的掺杂浓度,其取值范围为0.1~1.5mol%;b为Yb3+的掺杂浓度,其取值范围为0.1~3mol%;c为Mg2+的掺杂浓度,其取值范围为0.1~5mol%;6-2a-3b-3c-5d和d为Li+和Nb5+的摩尔量百分比,满足(6-2a-3b-3c-5d)/d=0.942~0.960。
所述的镁镱铒三掺杂铌酸锂激光晶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晶体生长的初始原料为MgO,Yb2O3,Er2O3,Li2CO3和Nb2O5粉末,选定a,b,c的取值,根据分子式EraYbbMgcLi6-2a-3b-3c-5dNbdO3称取原料;
②晶体生长:将所述的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压制成块状,接着进行块料烧结,先升温到750度煅烧3~6小时,接着继续升温到1150度煅烧6~8小时,然后将烧结完成的多晶块料放入提拉炉中进行生长,生长气氛为空气,通过实验摸索,选择0.3~0.8mm/h的提拉速度和12~15r/min的转速;
③晶体极化:在晶体两端加上电压,电流密度为5~7mA/cm2,同时对晶体进行加热,温度达到1195~1210度,持续极化时间为6~8小时。
所述的晶体生长方法是提拉法。具体操作为:①籽晶选择,采用籽晶方向为(001),尺寸为4*4*30 mm3,籽晶使用前要经退火处理,以消除应力和减少位错;②下种,待原料融化后,将籽晶慢慢降至熔体表面附件,并保持一段时间的烘烤后,将籽晶下入熔体内,进行缩颈,消除籽晶带来的缺陷;③放肩,采取手动放肩,通过调节欧陆温控仪,控制晶体放肩,直至所需晶体直径;④等径生长,实验中利用上浮称装置自动控制等径生长过程,在该过程中,随时注意循环冷却水与仪器变化情况,随时记录;⑤拉脱和退火,等径生长结束后,快速将晶体向上提升,使晶体脱离熔体液面,同时设定自动降温程序,进行退火以减小和消除晶体的热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3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