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V2O5/活性焦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3650.2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4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强敏;王玉珏;梁文懂;鲁礼林;罗卫;雷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47 | 分类号: | B01J23/847;B01D53/90;B01D53/56;B01D53/8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sub 活性 焦脱硝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脱硝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纳米V2O5/活性焦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能源构成以煤炭为主,其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70%,这种局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火电厂以煤作为主要燃料进行发电,煤燃烧过程产生的SO2和NOX排放于大气中,是形成“酸雨”和“酸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结合形成光化学烟雾,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当前,我国烟气脱硫技术比较成熟,年脱硫能力亦较强;而NOX的排放量仍持续快速增张,按目前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2020年,NOX的排放总量将会超过SO2成为电力行业排放的第一大酸性污染气体。因此,脱硝技术已引起政府和技术人员的关注。
目前以NH3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目前工业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硝技术。应用最广泛的SCR催化剂是以TiO2为载体,以V2O5或V2O5-WO3或V2O5-MoO3为活性成分。但为避免形成硫酸铵盐,进而堵塞催化剂的孔结构,造成催化剂失活,故此类SCR催化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操作温度必须高于350℃。由于大多数锅炉配置紧凑,在350℃温区加装SCR脱硝装置非常困难,而在排烟温区(120~250℃)加装SCR脱硝装置需要将烟气加热,从而造成高能耗和高操作成本。
目前,采用活性焦(AC)为载体,V2O5为活性组分开发出可在200℃左右脱除烟气中NO的催化剂(马建蓉等. 同时脱除烟气中硫和硝的V2O5 /AC催化剂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2005,33:6-11),将活性焦磨碎,筛分至30~60目,浸渍偏钒酸铵溶液,煅烧后制的V2O5 /AC催化剂,脱硝率稳定在60%左右;
还有研究发现,V2O5/AC上搭载WO3和MoO3对SCR活性有抑制作用(Zhu .Catalytic NO reduction with ammonia at low temperatures on V2O5/AC catalysts:effect of metal oxides addition and SO2[J].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01,30:267-276)。
以上技术均是将粉末状活性焦作为载体,在工业上不利于操作,并易引起粉尘污染;且催化剂均采用偏钒酸铵和草酸溶液浸渍,煅烧后制得,脱硝率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上易于操作、避免引起粉尘污染、脱硝率高的纳米V2O5/活性焦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纳米V2O5/活性焦脱硝催化剂的组分是:
圆柱状活性焦 80~99wt%;
纳米V2O5 0.5~10wt%;
Fe2O3 0.5~10wt%。
所述的纳米V2O5/活性焦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硝酸铁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36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