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称花型等线密度交变段彩股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2024.1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8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金凤珊;张培华;郭娟琛;钮会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兰宝毛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28 | 分类号: | D02G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314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密度 交变段彩股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称花型等线密度交变段彩股线,具体涉及能够满足普通横机生产不同规格具有对称花型效应的等线密度交变段彩股线,以及,单根等线密度交变段彩纱对称花型针织成衣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服装逐渐趋向时尚化、个性化。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纺织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将会向更新、更奇、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织物的组织变化是有限的,而新型纱线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纺织产品的花色品种满足人们时尚、个性、新颖的着装心理。新型纱线的发展,有的改变了纱线的结构,进而形成了独特风格的纺织品;有的改变了纱线的色泽效应,从而使纺织品具有鲜明的外观效应和丰富的色彩。
段彩纱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新型纱线,以其加工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经过染色方法加工的段染纱线、混色纱、印花纱、彩虹纱等,这种工艺流程较长,设备投资费用较大,染色色牢度差,染整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对环境污染较大,且加工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由于设备的局限性,段染的长度、片段受到限制,制约了段染纱线的发展;二是由花式捻线机加工的段彩纱线,其中按芯线与饰线喂入速度的不同与变化,又可分为超喂型和控制型如竹节纱、大肚纱、结子纱等段彩纱;三是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经过改造,采用三罗拉法和四罗拉法成为竹节状的段彩纱线。以上三种纺纱方法对纺制高档羊绒段彩针织产品具有局限性。
目前针织成衣的花型主要有电脑提花横机通过制版应用多根色纱进线编织产生花型,成衣偏重;采用多根色纱交替应用编织成横条的段彩效果;通过白纱编织成衣,再进行成衣染色或印花,产生花型。
然而,如何实现单根等线密度交变段彩纱的差别化,在普通横机编织对称花型的针织成衣是针织行业中的一个难题。
专利号201010616326.9公开了一种等线密度环锭纺段彩纱成纱方法及装置。将线密度特数分别为T甲、T乙的甲、乙二组纤维条,经导纱杆、分条栅喂入后罗拉轴上的固定后罗拉和活套后罗拉,采用速度藕合等量喂入控制方法,使甲、乙二组纤维条在喂入速度分段变化的工艺要求下、保持任何时段,甲、乙二组纤维条喂入量之和不变地被喂入后牵伸区,经集条器集束后,以不同的牵伸比喂入中罗拉,在纺纱机的前牵伸区汇合,经前罗拉的牵伸输出,被加捻成等线密度段彩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普通横机生产不同规格具有对称花型等线密度交变段彩股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对称花型等线密度交变段彩股线的产品。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对称花型等线密度交变段彩股线,制造方法包括散纤维染色、和毛加油、半精梳纺纱和粗梳毛纺纺纱工艺,段彩股线至少有A/B和C两种等线密度、三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纱线组成,A、B纱线运用6:4或4:6的黄金分割点确定对称花型的段数为2段,每个循环段中,A、B色二组的喂入量之和保持不变,而A、B色粗纱喂入中罗拉分段时间的比值为6:4或4:6,当喂入A色粗纱时,A色粗纱牵伸倍数低于B色粗纱的牵伸倍数;当喂入B色粗纱时,B色粗纱牵伸倍数低于A色粗纱的牵伸倍数,在纺纱机的前牵伸区会合,经前罗拉的牵伸输出,通过设定纺纱捻度和前罗拉出条速度,实现对称花型的等线密度长度可控的交变段彩纱。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对称花型等线密度交变段彩股线制造方法按下述步骤:
第一步:先对散纤维通过染色成色纤维,所述的散纤维是:山羊绒、绵羊毛或各种天然动植物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合成纤维,通过不同纤维的染色工艺进行散纤维染色成色纤维,然后,根据市场需求配比成纯山羊绒、纯羊毛或二种以上各种色纤维共混成混纺组合;
第二步,根据A、B、C不同的颜色要求将不同配比的色纤维按重量百分比分别进行投料,在负压风力作用下,横铺直取,进行多次的混合并加油水,形成均匀的束纤维状,A、B、C色纤维分别打包存放不少于8小时,完成和毛加油工序;
第三步,A、B色粗纱条的制造:A、B色粗纱条采用半精梳纺纱工艺,在梳毛过程中,纤维通过喂毛斗均匀平铺在喂毛帘上,通过盖板与高速回转的锡林产生速比,充分梳理,减少毛粒,使纤维顺直均匀分布成毛网,通过集合成毛条,并条时分四次重复操作,分别获得单位重量相同而颜色不同的A、B色粗纱条,其中,每次并条时调节罗拉隔距,第一次并条时,罗拉隔距为14×21mm,依次罗拉隔距比前一次减少1mm,四并下机时,平均纤维长度在34~3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兰宝毛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兰宝毛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20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