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6999.3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4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白史且;李达旭;鄢家俊;张昌兵;游明鸿;邓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2;A0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61174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阿坝 垂穗披碱草 种子 产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提高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别名钩头草、弯穗草,是禾本科小麦族披碱草属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垂穗披碱草在我国西藏、西北、华北等地,前苏联的亚洲部分、印度的喜马拉雅地区均有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2500~4500m的高寒草地常作为建群种,生境以滩地、沟谷、阴坡山麓地带到灌丛草甸、高山草甸为主。垂穗披碱草具有广泛的可塑性,适应性强、抗寒、抗旱、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易栽培等优良特性。草质柔软,易调制干草,马、牛、羊喜食。可用于建植人工草地和放牧草地,对退化草地改良、种草养畜具有重要意义。阿坝垂穗披碱草是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从野生垂穗披碱草资源中筛选获得的优良牧草品种,先后在青海铁卜加、西藏当雄县、甘孜州道孚县、康定县和阿坝州茂县等地区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阿坝垂穗披碱草。该品种系多年生疏丛型上繁禾草,根系发达,茎秆基部膝曲,植株斜生,幼苗基部叶鞘具绒毛,株高90~120cm,茎秆略细,具3~4伸长节;穗状花序较紧凑,小穗多偏于穗轴一侧,每节多具2~3个小穗;茎叶灰绿色,穗灰紫色,生育天数140天~153天,具有抗寒、耐贫瘠、耐旱、抗病虫害等特点。初花期刈割,营养枝多,叶量丰富,草质柔软,适口性好,马、牛、羊均喜食,尤其是马和牦牛喜食。鲜草可青贮,干草可加工成精饲料。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与本地主栽草种老芒麦相当,是优良的饲用牧草和保持水土的生态牧草。以前由于对播种的温度、施肥量及肥料种类等技术要求把握不准,造成该品种出苗率低、结实率低、落粒性强、大面积推广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措施:(1)地块整理:土地翻耕前,清除地面的石块等杂物;杂草返青后用灭生型除草剂全面喷洒地面,一周后,当所有植株明显出现药害,再用重耙纵横交错地把土地耙细;施放颗粒剂杀虫剂以便消除土壤中的害虫,施入腐熟有机肥15000~20000kg/hm2或复合肥150~225kg/hm2作基肥,然后用旋耕机把土壤耙细、耙平,使底肥与细碎的土壤混合;(2)种子处理:种子具有长芒,机械播种前要对带芒的种子进行去芒处理;(3)播种时间:最适宜播种期为5月,最迟不超过6月中旬,土壤温度稳定在8℃以上时即可播种;(4)播种方式及播量:条播,行距40cm~60cm;种子用价100%时,播量122.5~30kg/hm2,播种深度1cm~2cm,播后覆土镇压;用磷钾肥作为种肥拌种撒入行沟中,播后覆土镇压;(5)田间管理:1)除杂去劣:视杂草情况,3叶期后喷洒阔叶除草剂2,4-D丁酯或阔极进行化学防除;随时注意清除检疫性杂草,去杂去劣工作应在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进行;杂、劣、病株应拔除运出田外;2)追肥:视苗期长势,播种当年可不追肥或追少量复合肥;翌年分蘖拔节期追施复合肥75~120kg/hm2;同时开花灌浆期施以适量的含有钙、钼和锰等微量元素的肥料;3)人工辅助授粉:在阿坝垂穗披碱草大量开花期间及一天中大量开花后,用人工或机具于田地的两侧,拉一绳索或线网从草丛上部掠过,往返几次;一般人工辅助受粉1~2次,间隔时间3d~4d;4)病虫害防治;(6)一般8月下旬成熟期收种。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
1)播种12天左右,披碱草出苗整齐、均匀,出苗率98%以上。
2)种子产量年均可达1201.8kg/hm2以上,比传统技术提高15%,有效的解决了阿坝垂穗披碱草结实率低、出苗率低、落粒性强、大面积推广困难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出苗成活率、结实率及种子产量,为该草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1、地块整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6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