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改良胚尖转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76606.9 申请日: 2012-08-06
公开(公告)号: CN103074368A 公开(公告)日: 2013-05-01
发明(设计)人: 王罡;季静;冯远航;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84 分类号: C12N15/84;A01H5/00
代理公司: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代理人: 王小静
地址: 300072***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大豆 改良 转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改良胚尖转化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Glycine  max (L.)Merr.」原产我国,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含量可达40%,而且品质好,易溶于水,最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属全价蛋白,是唯一能代替动物性食品的植物产品。但是大豆产量和品质却容易受到病、虫、草害的影响。人们试图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大豆,使其抗逆能力增强。但是用于转基因大豆的再生系统一直是此领域的难点之一。人们对大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可以追朔到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才有突破性进展。其再生体系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器官发生途径,另一途径是体细胞胚的发生。到目前为止,大豆再生体系仍普遍存在再生率低、重复性差、基因型依赖强、培养条件烦琐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大豆的遗传改良。因此,建立高效、简便的再生体系,对大豆生物技术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豆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与再生体系的研究中,先后有人选用胚轴、子叶节、胚尖、幼嫩子叶、原生质、花粉等不同的外植体进行了大豆再生研究,它们均有各自的优缺点。胚轴、子叶节、胚尖再生系统用时短,再生频率高,操作简单,不过易形成嵌合体,后期的检测、鉴定、筛选工作量大。幼嫩子叶、原生质、花粉再生体系,用时长,再生频率低,转化困难。 

2004年Liu等首次报道了利用胚尖再生系统进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其再生效率高达87.7%,远高于子叶节再生体系的40.3%和下胚轴再生体系的56.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改良胚尖转化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真空渗透辅助外源基因导入,带一片子叶的胚尖转化方法。本方法中带一片子叶的胚尖经过6-BA预培养诱导后,利用农杆菌真空渗透辅助侵染,共培养后直接转到营养土中培养即可获得高频的再生植株,该方法取材方便,不需要经过组织培养阶段,无严格的灭菌要求,再生率高、操作简单、生长周期短,是良好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豆改良胚尖转化方法包括的步骤:大豆外植体的获得;农杆菌菌液制备;真空渗透辅助侵染与共培养;转化外植体再生;移栽、筛选;具体为 

(1)    大豆外植体的获得

    挑取种皮完整、无病斑且干燥的成熟大豆种子,用氯酸钠:浓盐酸=10:1在乐扣杯中制造氯气,灭菌4-6h,超净工作台中通风使氯气散尽后加适量无菌水,25-28℃黑暗环境中浸泡萌发12-15 h 。

取吸胀萌动的大豆种子,在无菌滤纸上吸取多余水分,剥去种皮,沿远种脐端将两片子叶分开,去掉一片子叶和原叶,保留完整胚和另一片子叶, 获得带一片子叶的胚尖外植体,将外植体胚尖向上竖直插入预培养基中预培养24 -28h。预培养基: MS + 30g/L 蔗糖 + 1 mg/L 6- BA + 7 g/L琼脂, pH 5. 8。 

(2)    农杆菌菌液制备 

    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无菌移液器从 LB 培养平板(含卡那霉素50 mg/L 壮观霉素100 mg/L 氯霉素25 mg/L)上吸取含有质粒 pSOY12 的农杆菌单菌落接种于 LB 液体培养基中(含卡那霉素50 mg/L 壮观霉素100 mg/L 氯霉素25 mg/L),28℃,200 r/min振荡培养过夜,然后以1:10-20进行2次活化,培养至 OD600 = 1. 0左右,将菌液置于灭菌的离心管中,4000r/min 25℃离心10min收集菌体,将菌体重悬于液体共培养基,调整OD600 = 0. 5 左右作为工程菌液备用。LB 培养基: 10 g/L胰蛋白胨 + 5 g/L酵母提取物 + 10g/LNaCl, pH7. 0, 固体LB培养基另加15 g/L。   

(3)    真空渗透辅助侵染与共培养

将预培养 24 h 已转绿的外植体从培养基中取出,加入预先制备好的工程菌液,抽真空并维持0.05MPa压力5-8分钟,28℃黑暗环境下150 r/min振荡侵染1 h ,弃去菌液,将外植体近轴面朝下置于固体共培养培养基中, 26-28℃黑暗环境下共培养3 d。16 h /8 h( L/D) 的光照条件下培养1-3d。共培养培养基: MS+ 30 g/L蔗糖 + 1 mg/L6- BA + 200 mol·L-1 乙酰丁香酮, pH 5. 8,固体共培养培养基另加7 g/L琼脂。

(4)    转化外植体再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6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