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3098.9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4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红;刘永乐;俞健;王发祥;王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4 | 分类号: | A23L1/24;A23L1/32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鱼骨 肉酱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
技术背景
淡水鱼蛋白质含量高、低脂肪,并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及其他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优于畜禽类肉制品的营养食品。淡水鱼具有水分含量高、肌肉组织细嫩,组织蛋白酶活性较强等特点,储运过程中容易自溶及鱼体鲜度下降快。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加工品比例较低,加工产生的副产品利用程度低,高附加值产品少,技术含量低。特别是鲟龙鱼、叉尾鮰这些高值淡水鱼的加工副产品,我国主要用来生产饲料鱼粉,对其中很有价值的成份则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优质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利用鲟龙鱼、叉尾鮰、罗非鱼等高值鱼的加工副产物—鱼骨架、鱼头等部分进行发酵生产发酵鱼骨肉酱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开发前途广泛;又避免了副产物处理不当时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充分利用鲟龙鱼、叉尾鮰、罗非鱼等高值鱼的加工副产物—鱼骨架、鱼头等部分,提出了一种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其生产工艺科学可行,产品品质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将原料鱼的鱼骨架、鱼头洗净并切块;
(2)减菌处理:将步骤(1)切好的鱼块浸泡在0.05~0.1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中3~5 min,沥干;经二氧化氯溶液浸泡的原料可消除腥臭味,还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生长,并能保持鲜美的口味;
(3)盐醋水浸泡:将经步骤(2)处理的鱼块浸泡在由体积百分浓度为0.5~1%的醋酸与质量百分浓度为1~2%的食盐水组成的溶液中30 min以上,去除氧化三甲胺和氧化二甲胺等腥味物质,同时醋酸浸入到鱼块中,沥干;其原理是:三甲胺和二甲胺均为水溶性较差的弱硷性化合物,与酸反应会生成三甲胺酸[(CH3)3NH+]和二甲胺酸[CH3)2NH2+),水溶性增加。食盐水中的氯协助三甲胺酸和二甲胺酸溶于水 (可与氯离子形成胺盐) 。将原料浸泡在盐醋水中可将胺盐溶解后倒掉去腥。
(4)打浆:将鱼块用打浆机打成鱼酱;
(5)加盐:往鱼酱中加盐保持盐分质量百分含量在20~25%;
(6)入坛发酵:将经步骤(5)处理的鱼酱入坛密封后于室温下(20~25℃)发酵30天以上;
(7)固液分离:将发酵后的鱼酱固体与发酵液分离;
(8)固体高温醋蒸:将分离后的鱼酱固体按料液比1.9~2.1:1,优选为2:1,加入质量浓度0.5~1%的醋酸溶液,并确保鱼酱固体完全浸入醋酸溶液当中,放入杀菌锅中进行蒸煮,温度升至126℃后蒸煮处理15~30 min,降温时间10min;其中,所述鱼酱与醋酸的料液比是指两者的体积比例或质量比例;
(9)混合均质:将高温醋蒸之后的鱼酱与步骤(7)分离出的发酵液用均质机混合均质;
(10)调味:将配料与经步骤(9)处理的鱼酱按质量比0.9~1.1:1,优选为1:1,混合均匀,其中,所述配料中各组分质量份为:用煮熟黄豆60~70,干红椒30~35,生姜10~20,味精20~22,芝麻10~18,白糖20~25,黄酒10~15;
(11)杀菌:将调味后的鱼酱放入杀菌锅中杀菌。
其中,步骤(1)所述的原料鱼是高值淡水鱼,该高值淡水鱼为鲟龙鱼、叉尾鮰或罗非鱼等。步骤(10)所述的配料是将煮熟黄豆,干红椒,生姜,味精,芝麻和白糖混合磨成粉后,再加入黄酒中配制而成。经步骤(10)调味处理后的鱼酱盐分质量百分含量≤10%;步骤(11)所述的杀菌条件为:温度121.5 ℃,时间30 min,冷却时间25 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30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