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鱼酱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3097.4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4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乐;李向红;俞健;王发祥;王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4 | 分类号: | A23L1/24;A23L1/32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鱼酱的生产方法。
技术背景
淡水鱼蛋白质含量高、低脂肪,并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及其他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优于畜禽类肉制品的营养食品。淡水鱼具有水分含量高、肌肉组织细嫩,组织蛋白酶活性较强等特点,储运过程中容易自溶及鱼体鲜度下降快。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短,综合效益低,特别是小杂鱼、鲢鱼、草鱼、鳙鱼等较低价值鱼类,基本上只能鲜销,鲜销过程中腐败率达30%以上,易导致渔农经济收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利用小杂鱼、鲢鱼、草鱼、鳙鱼等低值鱼进行发酵生产发酵鱼酱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开发前途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充分利用小杂鱼、鲢鱼、草鱼、鳙鱼等较低价值鱼类,提出了一种发酵鱼酱的生产方法,其生产工艺科学可行,产品品质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发酵鱼酱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将放血后的原料鱼去除鳞、头、尾、内脏和脊椎骨,洗净并切块;
(2)盐醋水浸泡:将步骤(1)切好的鱼块浸泡在由体积百分浓度为0.5~1%的醋酸和质量百分浓度为1~2%的食盐水组成的溶液中30min以上,去除氧化三甲胺和氧化二甲胺等腥味物质,同时醋酸浸入到鱼块中,沥干;其原理是:三甲胺和二甲胺均为水溶性较差的弱硷性化合物,与酸反应会生成三甲胺酸[(CH3)3NH+]和二甲胺酸[CH3)2NH2+),水溶性增加。食盐水中的氯协助三甲胺酸和二甲胺酸溶于水 (可与氯离子形成胺盐) 。将鱼片浸泡在盐醋水中可将胺盐溶解后倒掉去腥;
(3)臭氧水浸泡:将经步骤(2)处理的鱼块浸泡在0~4℃及采用电解式臭氧发生器产生的1.0~1.5 mg/kg的臭氧溶液中消毒5-~10 min,使鱼块的血管收缩,将残留的血液压出,再用水清洗;采用电解式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溶液浸泡消毒,减少了杂菌的污染及防腐剂的使用;
(4)磨浆:将鱼块用胶体磨磨成鱼酱;
(5)加盐:往鱼酱中加盐保持盐分质量百分含量在20~25%;
(6)自然发酵:将经步骤(5)处理的鱼酱入坛密封后于20~25℃发酵20~25天;
(7)加酶水解:发酵后的鱼酱中加入质量百分浓度为1~2%的风味蛋白酶进行水解,优选的水解时间为3小时;
(8)调味:将配料与经步骤(7)处理的鱼酱按质量比0.9~1.1:1,优选为1:1,混合均匀,其中,所述配料中各组分质量份为:干红椒80~90、干紫苏10~20,生姜20~25,味精20~22,芝麻10~20,胡椒20~25,白糖20~30,黄酒10~15;
(9)混合均质:将调味后的鱼酱用均质机混合均质;
(10)杀菌:将经步骤(9)处理后的鱼酱在850w,2450Hz,40 s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微波杀菌;该工序主要是对包装过程的空气染菌及包装材料进行杀菌,采用微波杀菌较好的保留了产品的风味。
其中,步骤(1)所述原料鱼是低值淡水鱼,该低值淡水鱼为小杂鱼、鲢鱼、草鱼或鳙鱼等。步骤(8)所述的配料是将干红椒、干紫苏、生姜、味精、芝麻、胡椒和白糖混合磨成粉后,再加入黄酒中配制而成。经步骤(8)调味处理后的鱼酱盐分质量百分含量≤10%。
本发明以小杂鱼、鲢鱼、草鱼、鳙鱼等较低价值鱼类为原料,经前处理(去鳞、头、尾、内脏、脊椎骨)、盐醋水浸泡、臭氧水浸泡、磨浆得到了质构均匀、鱼腥味小的鱼酱,入坛发酵后产生特殊具有明显嗜好性的风味,发酵后调味、均质,保证鱼酱的口感均匀、一致,同时鱼酱产品具有良好的风味。包装好的产品,采用微波杀菌,较好地保留了产品的风味,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其产品的主要指标有:产品呈黄褐色,食盐含量低于10%,可溶性蛋白含量10%以上,微生物及其他理化指标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产品在常温下产品保质期达一年以上。
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体现为:
(1)采用盐醋水浸泡法除腥味物质,方法科学,容易操作,效果好。用盐醋水浸泡鱼片,盐水协助醋酸增加了腥味物质(氧化三甲胺和氧化二甲胺)在水中的溶解度,使腥味物质溶于水中,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30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收纳盒
- 下一篇:苯加氢工程耐热钢管道焊接方法